山东博物馆 “银雀山汉简文化展”

来源:央视网 | 2025年05月16日 11:53
央视网 | 2025年05月16日 11:53
正在加载

展览名称:银雀山汉简文化展

展出地点:山东博物馆15号厅

展出时间:2025年4月25日——7月25日

展览简介

1972年,临沂银雀山两座汉墓中出土了4974枚竹简,既为研究古代社会的第一手文献资料,更是见证文明传承的考古实证。本次展览分为“简牍时代”“雀鸣天下”“传古守今”三个部分,呈现了我国简牍的历史及制作流程,展出了众多银雀山汉简以及其他相关文物,以及50年来竹简保护、研究与利用的突破,全面展示了银雀山汉简的内容和最新研究成果。

1972年4月,山东省博物馆与临沂文物组在临沂银雀山联合发掘了两座西汉前期墓葬,出土了近五千枚简牍。这批简牍内容丰富,包括《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晏子》《守法守令等十三篇》《七年视日》等古籍及古佚书,涵盖军事理论、治国方略、阴阳数术、方技技艺等多个领域。其中,《孙子兵法》与失传千余年的《孙膑兵法》同墓出土,使自唐宋以来关于孙武、孙膑其人其书的学术争议得以澄清。

竹简虽微,大道存焉。本次展览以馆藏银雀山汉简为媒,首次全面展示银雀山汉简内容,融汇数字科技与人文研究,让沉寂的学术瑰宝重焕生机,使冷门“绝学”绽放时代华彩。在这里,每一道墨痕都是先民智慧的密码,每一枚简牍都在诉说永恒的文化传奇。

驻足品“简”,在墨香竹韵间触摸文明的温度,于字里行间聆听智慧的回响,感受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磅礴力量。

重点展品

《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竹简

《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竹简,于1972年出土于银雀山汉墓,一号墓共整理出竹简4942枚,分长短两种,长简占绝大部分,简长27.6厘米、宽0.5-0.9厘米、厚0.1-0.2厘米,其长度相当于汉尺的一尺二寸;短简长约18厘米、宽0.5厘米,相当于汉尺八寸;另外发现少量木牍,长约23厘米,相当于汉尺一尺,所谓“尺牍”。 二号墓整理出竹简32枚,简长69厘米、宽1厘米、厚0.2厘米,长度相当于汉尺3尺。银雀山汉墓简牍包括四类书,第一类是兵书,第二类是论政论兵之书,第三类是数术书,其余归入其它类。其中兵书数量最大,也最重要,尤其是《孙子兵法》与失传近两千年的《孙膑兵法》同墓出土,结束了关于孙子其人其书的千古论争,意义重大。

编辑:韩丹 责任编辑:邓莫南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