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传席:新的精神 ——谈曹俊的绘画艺术

来源:央视网 | 2024年06月18日 11:12
央视网 | 2024年06月18日 11:12
正在加载

陈传席(中国著名的美术史家和理论家、鉴定家、画家。中国人民大学佛教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理事)

任何一种艺术,要想流传于世、流传于后,必须具有新的精神。

新的技法,未必能表现新的精神,但新的精神必有新的技法。

曹俊的绘画艺术展现给人的是一种新的精神,也就是说,他的艺术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精神状态。艺术展现出一种新的形式,或新的技法,固然已不易,但展现出新的精神尤不易,必须具有非凡的天赋,全面的修养和超常的功力。

我曾说过,凡成功的艺术,必历三境界。其一是神于好,其二是精于勤,其三是成于悟。曹俊少时即爱好涂鸦,没有人指导,没有人影响他,更没有强迫他学画,他就是天生的好画,这就是“神于好”,这就是天赋——老天赋予。天赋之才也叫天才。

但是人生的第一要义还是生存。为了生存,为了就业的方便,更为了家长的嘱咐,高考时,他选择了“走满天下都不怕”的工科,考上了山东矿业学院采矿工程专业。这个学院院址就在泰山脚下。曹俊本有艺术细胞,他以艺术家的眼光看泰山,自和一般人不一样。于是他游泰山,把游泰山的感受和所见所闻写成散文,写成诗,寄去发表。他靠稿费维持学业。当然,他也画泰山。他写泰山多了,引起泰山管理者的注意。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工作。

因为“神于好”,曹俊在矿业学院学习时,就从未放弃画笔和对绘画的研究。他并用学到的采矿知识去观察山水和风景,又用学到的采矿知识,改造各种颜料。他在泰山风景名胜区工作期间,除了饱游沃看了泰山之景外,尤重于泰山人文如历代石刻,从秦朝李斯的《泰山刻石》(图 1),到北齐的《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图 2),一直到近现代的名家石刻,他都一一研究欣赏临写。至能背诵默写。

图 1 李斯 《泰山刻石》拓本 局部

图 1 李斯 《泰山刻石》拓本 局部

图 2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拓本 局部

图 2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拓本 局部

由于曹俊出色的艺术天赋,感动了泰山风景名胜区的负责人。为了培养人才,决定照发工资、奖金,又送他去中央美术学院培训两年。他在中央美院名师的指导下,系统的学习传统。包括不被人重视的解剖学。他在恩师陈伟生教授的的指导下,对人体和各种动物的骨骼结构、解剖关系,都熟谙于心,以至于他后来画虎,画各种禽鸟动的,都十分合体。(如图 3)即使夸张,也在骨骼结构合理情况下夸张,和那些不懂解剖而胡乱夸张者不同。所以看他画的禽鸟动物,都有很舒服的感觉(如图 4-6)。

图 3 陈伟生教授给曹俊讲艺用解剖学

图 3 陈伟生教授给曹俊讲艺用解剖学

图 4 曹俊 《素心旖旎》局部

图 4 曹俊 《素心旖旎》局部

图 5 曹俊 《望秋》局部

图 5 曹俊 《望秋》局部

古人说:“善画者能与古人合,复能与古人离,会而通之。”曹俊学宋画,先是得其严谨,后则变之,用写意的笔墨,画出潇洒的情趣。他称之为“新宋式系列”(如图 7-8)。“新宋式系列”看起来似宋,但又不似宋。似元又不似元,是他综采宋元之法加上自己的意思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花鸟画。其气势开张,境界阔大,笔墨淡而厚,清而纯。应该实的地方,他反而虚。应该黑的地方,他反而白。应该空的地方,他反而满,但满而不拥塞,反而疏淡而丰富,皆别开生面。1999 年,他创作的《心弦和泉声》(如图 9)参加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展出,获得很高的荣誉,同时他卖画也获得很高的报酬。

图 6 曹俊 《春消息》210cm x 300cm

图 6 曹俊 《春消息》210cm x 300cm

图 7 曹俊 《魂兮归来》300cm x 300cm

图 7 曹俊 《魂兮归来》300cm x 300cm

图 8 曹俊 《清凉国》78cm x 108cm

图 8 曹俊 《清凉国》78cm x 108cm

图 9 曹俊 《心弦和泉声》145cm x 194cm

图 9 曹俊 《心弦和泉声》145cm x 194cm

但曹俊是十分自信的画家,他自信自己将成为国际著名画家。为了开拓视野,他于2002 年 36 岁时移居新西兰。在新西兰,他先是吃了不少苦,但研究绘画不止。

他在国外,眼界开扩,开始醉心于西方的彩色世界。皇天不负有心人,同时由于他的天才颖悟,他的绘画不久便获得巨大的成功。新西兰功勋音乐家、奥克兰交响乐团指挥盖瑞亲自指挥 100 多人的西方交响乐团为他专门举办音乐会。新西兰布鲁斯•梅森艺术中心免费为他举办个人展览。后来,他的作品在纽约与毕加索、米罗、克里姆特、席勒、夏加尔等艺术大师的作品同时展出(图 10—14)。波士顿学院博物馆为他举办大型个展,美国常青藤校将他的艺术列为重点研究课题,纳入教材……

图 10 巴勃罗·毕加索 《蓝色房间》布面油画 50.8cm x 62cm 美国菲利普斯陈列馆藏

图 10 巴勃罗·毕加索 《蓝色房间》布面油画 50.8cm x 62cm 美国菲利普斯陈列馆藏

图 11 胡安·米罗 《哈里昆的狂欢》布面油画 1924—1925年 66cm×90.5cm 美国纽约阿尔布莱特—诺克斯画廊藏

图 11 胡安·米罗 《哈里昆的狂欢》布面油画 1924—1925年 66cm×90.5cm 美国纽约阿尔布莱特—诺克斯画廊藏

2013 年,曹俊移居美国,他到美国各地美术馆参观学习,他到南极,观看南极冰川梦幻般的色彩。他到北极,观看绚烂多彩的北极光。他将这一切都吸收到他的画中,他创作了色彩浓艳、浑厚,光亮的半抽象艺术和抽象艺术,独树一帜。

图 12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 《吻》银、金叶、布面油画 1907- 08年 180×180cm 收藏于奥地利美术馆

图 12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 《吻》银、金叶、布面油画 1907- 08年 180×180cm 收藏于奥地利美术馆

图 13 埃贡·席勒 《手臂扭曲的自画像》水彩颜料、木炭 1910 年 45.1cm x31.75cm 纽约私人收藏

图 13 埃贡·席勒 《手臂扭曲的自画像》水彩颜料、木炭 1910 年 45.1cm x31.75cm 纽约私人收藏

图 14 马克·夏加尔 《执扇新娘》布面油画 1911 年 45.7cm x 38.1cm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图 14 马克·夏加尔 《执扇新娘》布面油画 1911 年 45.7cm x 38.1cm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荷系列”(如图 15-16)是他绘画的突出成就之一,乃属于半抽象的艺术,似荷又不全似荷。他用浓墨泼洒,再以红、黄、兰、绿等重彩混泼于上,交融而和谐,浓艳而厚重,有一种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只有几枝荷花似之,其余表现的是色彩,混融之美。齐白石说:“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其实齐白石的画还是“似”,几乎没有“不似”的,而曹俊的画才真正实现了“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他的题字也是半抽象的,如“飞扬目已眩”,“非名山,不留似住,是真佛只说家常。”“豁达乘长风”,等等。

图 15 曹俊 《云房养气》100cm x 200cm

图 15 曹俊 《云房养气》100cm x 200cm

总之,曹俊的荷系列,古人没有,外国人没有,近现代也没有,乃是他的独创。张大千也有过泼彩荷花,但张大千的泼彩属于文人画文秀一路,而曹俊的泼彩,却雄浑、厚重、浓艳,更加丰富,更加泼辣,更加有视觉冲击力。文气而又增加了野气,产生了不可一世之慨。

图 16 曹俊 《思出宇宙外》78cm x 108cm

图 16 曹俊 《思出宇宙外》78cm x 108cm

《坛经》上有一诗云:“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沉迷于传统,不能自拔者,便为传统所转(左右),而“心悟”者,却能“转法华”,即转动传统,以传统为我所用,转出自己的心胸和所悟。曹俊便是“心悟转法华”者。缺乏天赋之人是达不到的。

曹俊绘画成就最高的乃是他的“宇宙系列”,乃是全抽象的艺术。抽象艺术成熟于西方,但西方艺术从古希腊到近代一直是具像的,造型十分严谨,而中国艺术,一直是写意为主流,写意艺术是不求形似的,这就是抽象的开始。可以说抽象艺术始于中国,但在西方发展到极致,完全没有形象,只追求色彩组合之美。而曹俊的抽象艺术,首先具有色彩组合之美,它还有笔触之美,气势之美,特别是他的抽象却能使人产生想像。看了他的《开天地》,使人想起“大风起兮云飞扬”。看了他的《三维之外》(如图 17),使人想起“群山万壑赴荆门”。看了他的《永恒》(如图 18),使人想起“乾坤日夜浮”。看到他的《黄石》(如图 19),使人想到“夕阳无限好”。看到他的《回音》(如图 20),使人想到“万紫千红总是春”。看到他的《金河》(如图 21),使人想到“黄河咆哮入昆仑”……总之,看到他每一张画总能联想到山川河流,风云变幻。更多的是使人想像到有人乘坐宇宙飞船游览于宇宙之间。云卷峰迴,骇涛巨浪,大地万象,群山万壑。这是他的抽象画大异于西方抽象的地方。美学家认为“人在反映客观事物时,不仅感知当时直接作用于主体的事物,而且还能在头脑中创造新的形象。”又认为审美中感觉并不重要,“想像”的愉快才是审美的特征。《文心雕龙•神思》又云:“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成,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看曹俊的抽象画,一是有丰富的想像的愉快,二是有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感觉,这是中国式的抽象。

图 17 曹俊 《三维之外》115cm x 290cm

图 17 曹俊 《三维之外》115cm x 290cm

图 18 曹俊 《永恒》210cm x 500cm

图 18 曹俊 《永恒》210cm x 500cm

图 19 曹俊 《黄石》90cm x 60cm

图 19 曹俊 《黄石》90cm x 60cm

图 20 曹俊 《回音》138cm x 90cm

图 20 曹俊 《回音》138cm x 90cm

另外,西方的抽象画中,完全没有形象。有了形象,反会被人诟病。而曹俊的抽象画中有时画一些具像的树、或花枝,或借鉴岩画画一些人的(舞蹈、骑射)等,这也和现出中国艺术的特色。曹俊作画,从不惟西方马首是瞻,而是自作主张,自出己意,但他的主张中却有中国审美的传统和精神。

图 21 曹俊 《金河》144cm x 312cm

图 21 曹俊 《金河》144cm x 312cm

图 22 曹俊 《希望之晨》 210cm x 300cm

图 22 曹俊 《希望之晨》 210cm x 300cm

还要强调的是曹俊绘画的色彩美,尤其是其色彩组合之美。他的很多颜色特别明亮,特别清纯,这些色彩多数是他学习采矿专业时所得的知识而自制的。所以,不同于中外常见的颜色。

我们经常看到他的画中一大片红黄色,忽然进入兰色中。象大海一样兰色中,忽然有几块象红云一样飘入其中;有时很深的黑色、兰色中忽然出现一小块亮色;有时又是各种颜色混合在一块,丰富而和谐;有时又有一大片如天空红霞黄云中又有一抹微云晕入,十分神奇。观者常问我,他是怎么想起来这样画的。其实很多神奇的作品,一般人达不到的笔墨或色彩,都是神人假手。画出来后,他自己也不知道怎么画出来的。齐白石送周恩来一幅《松帆图》,其上题诗有云:“鬼神所使非人工,他日何人识此翁。”白石认为这幅画好,是“鬼神所使”,非自己人工所为。怀素说他的狂草:“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停。”傅抱石作画“往往醉后”。头脑清醒时反而画不出。一位大篆刻家说刻出来的好印是“吾腕底有鬼”。李阳冰云:“功侔造化,冥受鬼神。”

总之,好的作品,作者必是天赋之才,曹俊也如此。

2024 年 6 月 16 日于中国人民大学

编辑:王轩 责任编辑:邓莫南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