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新展“守护与重光”聚焦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合作

来源:央视网 | 2024年06月17日 15:51
央视网 | 2024年06月17日 15:51
正在加载

日前,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冲突地区遗产保护国际联盟共同主办的“守护与重光”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以“遗产之殇”“联盟的诞生和使命”“遗产守护”“遗产与人”“遗产之美”五个部分,首次全景呈现冲突地区文化遗产现状和保护成果,彰显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携手捍卫人类共有精神家园的坚定信念,表达重建和平的美好愿景。

四大展览亮点:

一、此次展览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成果之一。

中国作为文化遗产大国和联合国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缔约国,历来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作为创始成员国之一,我国深度参与筹划和创建了冲突地区遗产保护国际联盟这一国际组织,积极推动其中各项工作。中国国家博物馆则自联盟成立之初就深入参与联盟科学委员会工作,参与项目评估,协助联盟进行科学决策,为遗产保护提供专业意见,并与法国卢浮宫朗斯分馆、瑞士国家博物馆共同成为首批 “国际文物避难所”,为濒危文化遗产提供安全庇护。

对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这个大主题,技术层面的保护和理念层面的观念普及同样重要。此次展览是中国国家博物馆与联盟双方团队经过9个月共同策划,首次全景呈现冲突地区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和成果,其目的就是通过展览激发人们对于共同保护人类共有精神家园的紧迫性和使命感,同时向那些冒着生命威胁奋战在文化遗产保护第一线的文保工作者们致敬。该题材展览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尚属首次,其后还会在多地进行巡展。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二、展览全景呈现冲突地区遗产的现状。

冲突地区遗产保护国际联盟是2017年在瑞士日内瓦成立的全球性文化遗产保护专门国际组织,截至目前,已经向位于四大洲35个国家的450余个项目提供支持。展览以动态地图的形式全景呈现全球冲突地区遗产的现状,并遴选了19个国家的55个项目进行重点展示。

在这里,观众既能感受叙利亚巴尔夏明神庙的宏伟壮阔,也能体会到马里古籍手稿修复师的匠心巧艺。不仅能够详细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可移动文物和建筑遗产作为文化遗产三大分项在保护、修复方面各自不同的关注点和工艺要求,而且可以感受到在冲突背景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所面临的非比寻常的困难与挑战。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三、展览充分展示人与文化遗产之间的关系。

保护文化遗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为了那些生活在文化遗产周边的社群,为了保护他们独一无二的历史和传统,更是为了他们的明天。他们是这些遗产最初的拥有者,是遗产遭到破坏最初的受害者,也是开展修复时最初参与者。展览将目光投射到这些普通人身上,展示他们在遗产被损之后,以及遗产修复过程中的所思所感,让我们感受到文化遗产保护对于重建和平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更让我们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这个宏大叙事中看到自己的平凡却又不可或缺的身影。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四、来国博,赴一场沉浸式文化遗产之旅。

文化遗产往往身处自然和人文景观之中,同时因自然和人文景观而得到升华。文化遗产的保护离不开先进的技术,展览的沉浸式体验部分将联盟资助进行的部分文化遗产三维数字化项目成果进行艺术化呈现,通过这种兼具科学和美学的方式,使每位观众都能沉浸式体验平常难以到达的多处遥远遗址的魅力,感受不同文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编辑:韩丹 责任编辑:邓莫南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