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出东方”在焦家遗址探索十件核心文物!

来源:央视网 | 2024年06月11日 17:34
央视网 | 2024年06月11日 17:34
正在加载

5月31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文物局指导,国家文物局新闻中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博”数字文化艺术博物馆(以下简称“央博”数字平台)主办的“何以文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数字艺术大展”再启新程,正式上线“礼出东方”焦家遗址!一场关于焦家遗址的沉浸式体验全新开启!

“央博”数字平台在“何以文明”大展中创造性地转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复现陶背壶、彩陶罐、黑陶高柄杯、白陶鬶等10件珍贵文物。

陶背壶

口径13.4、底径11.3、高34.3-34.8厘米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藏

陶背壶,出土于焦家遗址55号墓葬。陶背壶是黄河下游地区大汶口文化的特有器形,属于汲水器,应是人们出行时背在身上的水具。为了缓解负载时壶身对人身背部的压迫,背壶贴身一侧的器腹通常按压成扁平状。至大汶口文化晚期,陶背壶的器形越来越小,逐渐失去实用功能,多数成为墓葬内的陪葬明器。

彩陶罐

口径14、底径9、高12.7厘米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藏

彩陶罐,出土于焦家遗址57号墓葬。大汶口文化的彩陶受到中原地区仰韶文化的强烈影响,在中期达到巅峰,将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焦家遗址的彩陶更有自己的特色,常以简单的圆点、线条、彩带、菱格、三角、平行线等构成组合图案。这件彩陶罐周身装饰的红色大圆点极富特征,犹如初升的旭日,显得威严而神秘,可能是一件礼仪用具。

蚌刀

长9.6、宽1.5、厚0.3-0.4厘米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藏

蚌刀,出土于焦家遗址55号墓葬。蚌刀呈不规则长条形,直背,刃端较薄。焦家遗址居民通过切锯、打磨和钻孔等方式,利用蚌壳制作蚌器。

黑陶高柄杯

口径8.4、底径6.5、高20厘米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藏

黑陶高柄杯,出土于焦家遗址17号墓葬。高柄杯的杯身与杯柄连体制作而成,柄部瘦高。此种高柄杯再向后发展演变为龙山时代的蛋壳黑陶高柄杯,并分化出高低不等的多种形式。器形非常精巧规整,色泽漆黑光亮。高柄杯多出土于少数大、中型墓葬之中,显然是一种高贵用品,应是一种标志身份的礼器。

白陶鬶

口径5.9、高18.3厘米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藏

白陶鬶,出土于焦家遗址17号墓葬。陶鬶是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代表器形之一,在焦家遗址中多有出现。顶部流口昂首向上,模仿鸟首的形神,可能是大汶口人的鸟图腾崇拜精神信仰在器物上的反映。陶鬶是用来烧水或温酒的容器,可与筒形杯、高柄杯等酒器组合使用,可能具有礼器的功能。

镂孔折腹豆

口径21、底径14.7、高19.8厘米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藏

镂孔折腹豆,出土于焦家遗址204号墓葬。豆是一种古代食器,出现于新石器晚期,历史时期继续沿用,也有青铜或漆器的豆,成为礼器的一种。焦家遗址出土的豆造型多变,这个时期流行镂孔豆,即在豆的圈足部位用透雕的形式作出不同形状的镂孔,使豆座看起来更加灵动剔透,与南方地区崧泽文化的装饰风格十分相似。

绿松石坠

口径长1、宽0.5-1、厚0.2-0.3厘米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藏

绿松石坠,出土于焦家遗址57号墓葬。焦家遗址出土的绿松石器是史前玉器门类中的重要一环,出土数量多、风格特色明显,具有典型的地域特色。绿松石器最主要的功能是用作装饰品,以耳饰数量最多。绿松石可以彰显拥有者不凡的身份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也承担了礼制意义。

玉指环

外径2、内径1.6、高1.46-1.5厘米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藏

玉指环,出土于焦家遗址57号墓葬。焦家遗址的大汶口文化玉饰种类全、数量多、形式稳定,治玉技术已趋于成熟。装饰品是玉器的主要种类,其中玉指环光泽感极好,通体磨光,制作精良。焦家遗址代表了黄河流域一处极为重要的治玉和用玉中心。

骨雕筒

宽6.2-6.4、高4.3厘米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藏

骨雕筒,出土于焦家遗址17号墓葬。骨雕筒是截取动物肢骨的部分骨节制作而成的,是大汶口文化的典型器形之一。这件骨雕筒颜色泛白,筒状,中空,横截面呈椭圆形,器体中段表面有三道凸棱。通体磨光,上下截面平滑。

龟甲器

龟甲长15.4、宽10.4厘米;

小圆珠长径1.2-1.5、短径0.7-1厘米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藏

龟甲器,出土于焦家遗址55号墓葬。龟甲器是大汶口文化墓葬中经常出土的一种特殊器物,其结构是将龟的背甲和腹甲扣合而成,背部有钻孔。空腔内部放置数量不等的蚌珠、石珠,晃动时可以发出有节奏的声响。关于器物的功能,一般认为它们是巫师进行巫术活动时所持的法器,或是用于占卜的工具。

焦家遗址,“礼出东方”,惊艳世界。“央博”数字平台“何以文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数字艺术大展”诚邀您启程探寻答案,进入大展切身感受焦家遗址的无穷魅力,在文物中寻找属于焦家遗址的文明密码!

编辑:李天琪 责任编辑:邓莫南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