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制先河!在焦家遗址回望文明之光

来源:央视网 | 2024年06月06日 17:23
央视网 | 2024年06月06日 17:23
正在加载

提起山东省,或许很多人会想起泰山之顶一览众山小的旖旎风光,“有朋自远方来”的孔孟之乡,又或是影视剧中常常念起的“大明湖畔”,回味起舌齿间九转大肠和葱烧海参的精致鲁菜。

但若将视线转移至济南市章丘区,一躬一铲拨开沉积的厚土,黄河下游地区最重要的史前遗址之一“焦家遗址”映入眼帘。

焦家遗址发掘区外景 | 来源于国家文物局

焦家遗址发掘区外景 | 来源于国家文物局

焦家遗址主要为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遗存,年代距今大约5000多年,考古发现夯土城墙、护城壕沟、祭祀坑和大型墓葬在内的诸多高等级设施,出土玉器、白陶等礼仪用具,为黄河下游地区重要古国遗存。

1987年,焦家遗址“重现世间”。随后的数十年间,考古人员多次对焦家遗址进行发掘,随着大量精美陶器、玉器、骨器、蚌器出土,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的遗存现世,焦家遗址拨开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社会生态的迷雾一角,为探索黄河下游地区古代社会的发展演变进程提供重要线索。

大型墓葬 M152随葬陶器 | 来源于国家文物局

大型墓葬 M152随葬陶器 | 来源于国家文物局

齐鲁风韵浩荡,中华文明璀璨。从茹毛饮血到刀耕火种,焦家遗址是如何讲述“黄河故事”的呢?

从大型聚落到中心城邑

焦家先民在黄河下游流域开壕筑城,最终发展成为目前考古所见海岱地区(今山东省渤海与黄海至泰山之间的地带)年代最早的城址。

焦家遗址发掘现场 | 来源于国家文物局

焦家遗址发掘现场 | 来源于国家文物局

在焦家遗址发掘区南区的中南部位置,考古人员发现了夯土城墙迹象,墙体外侧为壕沟。城墙与环壕的建设反映了焦家遗址已经具备较强的聚落规划能力和动员组织能力,说明焦家遗址已经拥有了一定规模的早期城市形态,具备了高等级文明的特征。

焦家先民聚族而居,目前已发掘出土的116座大汶口文化房址反映了当时社会组织结构和社会关系,填补了鲁中北地区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阶段居住形态研究的空白。

玉石之间探礼制先河

大汶口文化中期到晚期,墓葬分化表现出不断加剧的趋势,焦家遗址超过60%的葬具使用率在全国同时期其他墓葬中极为少见。

来源于节目《大汶口》

来源于节目《大汶口》

数量不等的陶器、玉器,不仅彰显焦家先民高超的工艺水平,也证明了焦家遗址是黄河流域极为重要的“用玉中心”地位。在焦家遗址发掘的二百余座墓葬中,其墓葬体量、棺椁葬具的形制等现象,已表现出明显的社会分化、阶级差别和礼仪制度。

何以文明”大展“礼出东方”焦家遗址复原“焦家古国首领”

何以文明”大展“礼出东方”焦家遗址复原“焦家古国首领”

值得一提的是,在焦家遗址编号M184大墓中,考古人员发掘的近2米的“山东大汉”骨骼,让人对5000多年前山东人的“伟岸”身躯浮想联翩。

规格齐全的礼器以及规模宏大的城址,昭示焦家遗址已成为鲁北古济水流域具有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意义的都邑性聚落,并已能窥见早期礼制的端倪。

知所从来,思所将往,方明所去。考古人员在声声探铲中连接文明片段,探源中华之起源,诠释“中华文明何以伟大、何以不朽”。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文物局指导,国家文物局新闻中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博”数字文化艺术博物馆主办的“何以文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数字艺术大展”赓续中国考古百年荣光与薪火,即将上线“礼出东方”焦家遗址!

齐鲁山川纵横,看尽沃野无边。在焦家遗址中,我们聆听文明回响,一同寻根探源。

编辑:刘梦迪 责任编辑:邓莫南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