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的大禹

来源:央视网 | 2024年05月17日 11:36
央视网 | 2024年05月17日 11:36
正在加载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文物局指导,国家文物局新闻中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博”数字文化艺术博物馆主办的“何以文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数字艺术大展”继续启程,“华夏主脉”二里头遗址已经上线,现在进入“二里头遗址”就可以解锁非玩家角色(NPC)——大禹王!

图 | 二里头遗址非玩家角色(NPC)主形象——大禹王

图 | 二里头遗址非玩家角色(NPC)主形象——大禹王

根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我们得知二里头遗址是夏代晚期的都城所在。大禹作为央博“何以文明”数字大展二里头遗址的NPC人物,其体现了数字化手段探寻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成果。二里头是大禹后代们生活的地方,所以大禹作为夏朝的开国君主,他和大家一样,也是以一名穿越者的身份,来到了夏代晚期的都城——二里头遗址,让大家可以与二里头先民对话、互动,更加沉浸式地进行文明体验。

图 | “央博”APP中二里头遗址中的大禹

图 | “央博”APP中二里头遗址中的大禹

大禹王形象参考:

图 |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大禹铜雕像

图 |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大禹铜雕像

大禹是夏朝的开国君主,他器宇轩昂,身材魁梧,神情坚毅,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展现的正是他在指挥臣民治水的形象。

传说尧舜时期,中原地区发生了可怕的洪水,帝尧派禹的父亲鲧前往治水,鲧率众人千方百计地堵截洪水,前后耗时九年都没能成功,帝尧大怒,就杀了鲧。后来帝舜又让大禹继承父亲的事业,继续治水。年轻的大禹辞别新婚夫人,肩负重任,义无反顾地奔赴治水第一线。大禹充分吸取他父亲的经验教训,用疏导的方法让洪水通畅下泄。大禹为了治水踏遍了九州的土地,花费了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妻子日日在门口眺望,期盼大禹早日归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最后化作了一座望夫石。大禹为公忘私,以德服人,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终于取得了治水的成功,也赢得了天下百姓的拥戴。舜也对大禹进行封赏,赐大禹姓姒,封大禹的国为夏,也就是把某一地域的土地和人民赐给大禹,这也就是夏朝的前身。

图 | 大禹画像

图 | 大禹画像

我们都知道大禹治水的功绩,大禹手拿的工具叫做“石耜(sì)”,是一种石质农具,也正是治水时用来掘土的工具。

大禹的胸前和手腕戴有绿松石串饰,绿松石在夏代是一种珍贵的宝石,能够体现大禹的王者地位。在二里头遗址宫殿区以南的手工业作坊区,也考古发现了官营的绿松石器加工作坊,呈现出二里头遗址发达的绿松石加工技艺。

图 | “央博”还原二里头遗址手工作坊

图 | “央博”还原二里头遗址手工作坊

想了解更多关于这座都城的秘密吗?和我们一同穿越的大禹王在“何以文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数字艺术大展”二里头遗址中等待你的到来,带你感受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国都气象!

编辑:王轩 责任编辑:邓莫南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