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霞:只要踏实做事,你就是在创作铭刻下印记的作品

来源:央视网 | 2024年05月17日 11:34
央视网 | 2024年05月17日 11:34
正在加载

采访手记:

“地处小县城,馆藏大文物”——在文博界,青州博物馆素有“小大博物馆”之称。

作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唯一的县级综合性博物馆,青州博物馆馆藏文物5万余件,其中有国家珍贵文物3000多件,陶瓷、青铜、书画等门类齐全,多种文物在全国具有代表性,不少都是青州当地的出土文物。明代“状元卷”、东汉“宜子孙”玉璧、战国玉人、还有惊艳世人的龙兴寺佛教造像……都是令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爱好者专程奔赴而来的理由。

“博物馆是历史上遗留实物的展示场所,让人们通过对实物的感知,进而了解我们的历史文化。我自己对历史的兴趣便来自于博物馆。”大学毕业后,王瑞霞被分配到了青州博物馆工作,开启了她与文物朝夕相伴的日子。

“我是幸运的,幸运地从事了自己喜欢的工作,幸运地遇到了龙兴寺遗址佛教造像的出土,幸运地参加了北大佛教考古研究生进修班,幸运地见证了我国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从业30余年,王瑞霞见证了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与繁荣。

2013年起,王瑞霞连续当选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围绕文物活化利用、文物安全、基层文物机构改革和人才培养等积极建言献策,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回应

2013年起,王瑞霞连续当选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围绕文物活化利用、文物安全、基层文物机构改革和人才培养等积极建言献策,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回应

2013年起,王瑞霞连续当选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围绕文物活化利用、文物安全、基层文物机构改革和人才培养等积极建言献策,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回应

央博:您曾任青州博物馆馆长多年,主持过龙兴寺造像考古发掘工作。在您看来,之所以能吸引您在文博这个行业工作多年的魅力在何处?能分享几个让您印象深刻的故事吗?

王瑞霞:青州博物馆至今已有65年的历史。在我读小学四五年级时,青州博物馆(当时称益都县博物馆)还在偶园街旧址,因紧邻偶园(当时称人民公园),我们节假日去公园玩儿,遇到博物馆开放就可以进去。至今还记得印象最深的是明代铁鹤和大肚弥勒。当时好奇,铁鹤那么高,怎么做出来的?弥勒的肚子是空的吗?读初中开始有历史课,慢慢懂得这些东西已有几百年的历史,那时人们就能做这么好的东西真不容易。

读高中时,人长大些了,历史知识也慢慢多了起来,看到青州博物馆保存的《清明上河图》感到奇怪,它不是应该在故宫吗?怎么青州也有?读大学时,因为学的历史,暑假回乡到迁到新址的博物馆参观,突发奇想,我毕业后要是能来这里工作就好了。果然,毕业后就到了青州博物馆。

对我个人而言,博物馆从业的经历是不断的惊喜和成就感。

就拿发掘和整理、研究著名的龙兴寺遗址出土造像来说,今天展示在观众面前的是一尊尊雕刻精美、色彩鲜艳、令人百看不厌的艺术品。但在发掘之初,绝大多数造像是一堆被泥土包裹的碎块,偶尔在泥土脱落处会有精美的线条、鲜艳的色彩露出来。当我们把泥土清除,把一块块碎块拼成一件完整的艺术品,哪里还记得搬石头的累!有时惊喜得不敢出气,只在心里默念:“我让这些碎块回到了他的家!”

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认识到这些文物是外来宗教艺术与中国文化完美结合的典范时,那种成就感是无以言表的。当这些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代表作为文化使者在世界各个国家展出,看到世界各地的观众在它们面前流连忘返,我的感觉是我们的工作很伟大!

在世人为精美珍贵的中国古代艺术品而倾心、赞叹的同时,身为博物馆人的王瑞霞也体会到了极大的成就感

在世人为精美珍贵的中国古代艺术品而倾心、赞叹的同时,身为博物馆人的王瑞霞也体会到了极大的成就感

学了历史,又从事了文博工作,对我最大的启示是:人作为一个个体是多么渺小,没有几个人会在史书上留名,但只要踏踏实实做事,在你的作品里会有你的印记,这就是我们的价值。比如,我们在青州造像上、在地方史料里没有找到雕造这些精美艺术品的雕塑家的名字,因为他们在当时是生活在社会底层,地位低下的匠人,但他们通过一丝不苟的雕刻,为后人留下了这些精美的艺术品,他们的价值在这些作品里得以实现,他们的生命在这些作品里得到永恒。

央博:如果用“博物馆”与“少年”这两个关键词造句,您的答案是?

王瑞霞:博物馆是少年学习历史文化的启蒙老师!


专题策划:孙怡、王菁菁、刘迪琛、段旭琪

撰稿:孙怡

编辑:李唯嘉 责任编辑:邓莫南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