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来源于新华社
这里,本是一个普通村庄,考古专家们却从这片土地上发掘出上千件玉器,其高超的琢制工艺、丰富的文化内涵让无数研究者为之着迷......
这就是目前长江中下游地区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聚落遗址——凌家滩遗址。
凌家滩遗址是一处距今约5800年至5300年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中心聚落遗址,自1987年首次发掘至今,已出土精美玉礼器、石器、陶器等文物3000多件。
凌家滩墓葬祭祀区中的07年23号墓 来源于新华社
2019年,凌家滩遗址被纳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重大课题,并作为长江流域5处区域核心聚落之一被纳入新一轮的“中华文明探源研究”课题。
近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文物局指导,国家文物局新闻中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博”数字文化艺术博物馆(以下简称“央博”数字平台)主办的“何以文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数字艺术大展”即将上线“玉华萌发”凌家滩遗址!
遵循历史的印记,让我们追溯一场关于“玉”的绝美史歌。
以玉了解这座远古遗址
玉器及用玉制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征之一,数千年间传承不息。凌家滩文化是早期玉文化的重要代表。
从考古出土文物来看,凌家滩遗址显示了早期的治玉高峰。玉器磨制精致、通体光洁、造型优美,内涵丰富。
其中,刻有圆圈纹和八角星纹的玉版和玉鹰体现先民的原始宗教思想,而玉龙造型完美、刀法简练。
凌家滩遗址玉版
凌家滩遗址玉鹰
数量众多、周边刻有多个齿纹的玉璜,也是从凌家滩最早发端,逐渐沿长江通道传播开来。
凌家滩遗址双虎首玉璜
凌家滩的玉石器不仅制作工艺更精湛,还具备了后世传统玉雕中的绝大部分工艺,代表了当时玉石器制作的最高水准。
三大核心遗址场景复原
凌家滩遗址兴盛时期面积曾达到1.4平方公里,生活区、高等级墓葬区、公共活动区规划有序,也出现了复杂的礼仪制度和社会分化。
“央博”数字平台还原凌家滩祭坛、外壕、公共建筑区三大核心遗址,在“何以文明”大展中构建移动化、全沉浸、交互式的“文明体验数字化”空间。用户借用数字分身于指尖方寸直抵凌家滩遗址。
场景还原——祭坛:
祭坛位于内壕以北,处在岗地的最高点,略呈方形,东西宽约30米、南北长约40米,用黄土、石子、石块分层建成,上有祭祀坑和积石圈。
场景还原——外壕:
外壕位于凌家滩岗地的北侧,外壕口宽45米、底宽25米,岗地与外壕的落差达6-9米。
场景还原——公共建筑区:
在内壕中部岗地的东南角,分布着一片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大型红烧土遗迹,平面呈长方形。
全方位感受5000年前的文明曙光
科技赋能,让用户对凌家滩遗址有更深刻的体悟。
“央博”数字平台以科技诠释文物魅力,复原玉鹰、玉人、双联玉璧等十件凌家滩遗址核心文物。
还原凌家滩遗址玉版
还原凌家滩遗址双联玉璧
打造专属于凌家滩的NPC ——凌家滩古国巫师。
除此之外,用户还可以在“何以文明”大展中参与史前猪文物知多少、史前鹰文物知多少、史前玉璜知多少等互动游戏,沉浸式体验凌家滩生活习俗。
从场景、文物、互动游戏等多个方位,带您沉浸在凌家滩遗址的历史长河中,感受一场属于5000年前的文明曙光。快来加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