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现文明·归来

来源:央视网 | 2024年03月20日 14:53
央视网 | 2024年03月20日 14:53
正在加载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玄鸟归来,春耕之始。

春分至,燕归来,昼夜平分,万物复苏,农民忙碌于田间,开启新一年的农事,耕耘新的希望。

春耕、春播、春管……每一环节皆凝聚着人们的辛勤与汗水,同时也承载着众人对丰收的渴望与期望。

春分,燕归,耕忙,一切开始得刚刚好。

国宝知音: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著名主持人任志宏献声解读,聆听国宝背后的文明故事。

燕归

清雍正 粉彩杏林春燕纹瓶,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清雍正 粉彩杏林春燕纹瓶,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翠竹摇曳,杏枝旁逸,双燕栖息于杏花间,一派大地回春、春色满园……用传统工艺经典来“定格”春意盎然,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清粉彩杏林春燕纹瓶无疑是个中翘楚。瓶上的飞燕、杏花、翠竹,无一不彰显着春的来临,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

燕子,古称玄鸟,自古以来都被人们视为吉祥之鸟。其形象俊俏,飞舞轻盈,尾剪春风,与人友善,又常在春暖时节归来,因此成为象征春光的吉祥物。

耕作

《说文解字》有云:“犂也。从耒井聲。一曰古者井田。”

耕的本义指犁田、翻地,泛指从事农业活动,又引申比喻为进行某种活动或致力于某种事业。耕,从古至今都被赋予丰富的精神内核,寓意着劳动人民通过点滴积累,最终实现从无到有的转变,收获满满果实。

在传统农耕习俗中,每当燕子回巢,农户们便深知拿起农具、开启耕作的良机已至。人们满怀生机与希望,投身于新一年的农业生产,春种秋收,丰收的喜悦仿佛也已不再遥远。

兴农

又是一年春分至。当拂面而来的风不再寒冷刺骨,花开、燕舞,新一年的春耕大计蓄势待发,农耕文明的深厚底蕴与旺盛活力将再启新篇。

春耕,是中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祭祀、插秧、播种……田间地头升起的绿意令人心旷神怡;江南的踏青、北方的耍龙灯等民俗活动,更是为春耕这场大戏增添了喜庆色彩。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作为人类历史长河的重要物证,农耕文明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奠定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石,更展现了人类智慧与创造力的璀璨。

更重要的是,千百年来,在农耕文明的熏陶下,人类学会了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存——不再单纯依赖天候的恩赐,而是积极运用自然资源,进行播种与收获,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物质遗产,也传承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科技兴农”“智慧兴农”为农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传统农耕方式正在悄然生变。但“不负春光不负农”,一句蕴含着深刻生活哲学与人生哲理的“春华秋实”,是亘古不变的规律。

看,春燕飞过田间、掠过树梢,重回熟悉的檐下安家筑巢;新气象、好年景,一切皆可期。

编辑:刘梦迪 责任编辑:邓莫南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