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地区目前发现面积最大的史前聚落遗址群什么样?
3月15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文物局指导,国家文物局新闻中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博”数字文化艺术博物馆(以下简称“央博”数字平台)主办的“何以文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数字艺术大展”再启新程,正式上线“荆声玉振”石家河遗址!距今约5900-3800年的史前聚落遗址群——石家河遗址在文明脉络中到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再现石家河遗址原景
图片来源于新华网
石家河遗址位于湖北省天门市,地处江汉平原北部与大洪山南麓结合处的山前地带,是长江中游地区面积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等级最高、附属聚落最多的史前城址聚落。
石家河遗址主要经历了油子岭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后石家河文化四个阶段,其是长江中游史前中心聚落,也是研究中华文明起源的珍贵实物。
图片来源于新华网
遗址由城墙、城壕和外围台岗组成的城址构成,遗址在环壕聚落与城址的建设、聚落社群分工和功能分区等方面已经发展得尤为先进。
“央博”数字平台真实还原石家河遗址场景,倾力打造谭家岭古城、印信台祭祀区、三房湾制陶作坊三个核心遗址区,再现石家河居民的日常生活。
谭家岭场景还原
谭家岭古城位于石家河遗址的中心,平面呈圆角方形,总面积达26万平方米,始建于油子岭文化晚期。
印信台祭祀区场景还原
印信台祭祀区位于石家河古城西城垣外、古城正西方,是一座人工堆筑的方形台地,南北长110米、东西宽130米,年代属于石家河文化晚期。
三房湾场景还原
三房湾遗址位于石家河古城南部,堆积范围超过5000平方米,厚度达到1-2米。出土红陶杯残件近200万件,距今年代约4300年-4000年。
在“央博”数字平台,用户可于指尖实现时空穿越,直抵这座“荆声玉振”的古城,感受中华文明的无穷魅力。
还原10大珍贵文物
除此之外,石家河遗址还出土了许多精美玉器、数百万件陶器以及数以万计的陶塑,石家河玉器工艺水平代表了史前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玉器加工工艺的最高峰。
考古发现,石家河文化年代出土了陶符神徽、陶塑及凤形佩、人头像等极具特色的玉器。
“央博”数字平台深入研究石家河遗址,在“何以文明”大展中创造性地转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复现陶缸、彩陶纺轮、玉凤等10件珍贵文物。
陶缸均为夹粗砂红陶,器形以宽折沿深腹小平底缸为主,纹饰以横向宽篮纹居多。
彩陶纺轮直径3.1-4.3厘米,是石家河文化早期最有特色的陶器。色彩有橙黄、橙红、黑褐、红褐等。
玉凤,最大径4.9厘米,1955年湖北天门石家河镇罗家柏岭遗址出土。玉凤呈鸡骨白色,首尾相衔团凤形。双面镂空透雕,长冠尖喙,短翅长尾,爪卧腹下。纹饰使用减地凸起阳线的琢刻技法,腰琢圆孔,可系佩。
创新科技赋能
化身时空旅行者的用户,可以在复原的石家河遗址场景内自由穿梭,通过传送门完成场景跳转。
不同场景中,用户通过与NPC(“央博”数字平台复原的先民形象)对话、接收完成任务,沉浸式感受石家河先民日常生活、了解他们的文化风俗。
石家河遗址NPC
在复原的石家河遗址场景中,用户还可以参与绘就彩陶、竞猜文物游戏与神奇的纺轮、凤元素文物连线、认识史前人像文物等,切身感受石家河遗址的无穷魅力。
规模宏大的史前城址、数量惊人的陶器和陶塑、雕琢技艺精湛的精美玉器……“央博”数字平台“何以文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数字艺术大展”诚邀大家即刻启程探寻答案。现在进入大展,寻找属于石家河独有的文明密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