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中的一幅画 《武汉防汛图卷》

来源:来源:央视网 | 2021年07月22日 13:58
来源:央视网 | 2021年07月22日 13:58
正在加载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等机构联合制作的百集特别节目《美术经典中的党史》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节目以画为体,以史为魂,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美术作品中,遴选出100件最具代表性的美术经典作品,生动再现中国共产党100年来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本期为大家介绍的党史中的一幅画是画家黎雄才创作的国画作品《武汉防汛图卷》。

>>【一日一画】点击了解更多作品故事

1956年,画家黎雄才根据中国人民抗击武汉特大洪水的壮举,创作了国画长卷《武汉防汛图卷》。《武汉防汛图卷》是一件有着“防汛诗史”美誉的新中国山水画经典作品,以纪实叙事的表现方式,用全景式构图,在约30米长的长卷上再现了人民群众与自然的斗争场面。

“这幅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画家在抗洪第一线坚持写生,所以画作的纪实风格特别浓厚。”——美术评论家殷双喜

在全画最紧张的一个场景中,江堤的某些部分出现了决堤的场面,紧急情况下,抢险队员纷纷跳入水中,手拉手筑成人墙,这一段是全画的一个高潮。

在大坝的这一面,很多人在用土填塘,这是当时抗洪防汛中出现的一个创新,也是画作中人最多的一个场景。人民才是艺术的主体,所以画作重点表现人民,使得画作变得更加富有意义。画作中通过大树和山石完成不同场景的转换和连接,画家用它来调节观众观看的节奏,使观看有舒缓、有紧张、有高潮,很好地发挥了中国的传统长卷画的特征,还使得整幅画作具有超越现实的特点。

《武汉防汛图卷》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画家提升了画面中的视平线,让观众得以从高处鸟瞰防汛的场景。全图以散点式构图方式全面展现了抗洪工地的全貌以及抗洪的整个过程,具有很强的叙事性和完整性,形成了一个真实生动的故事。《武汉防汛图卷》这幅画作是1956年画家黎雄才根据他在1954年武汉大洪水的抗洪抢险斗争的亲身经历而创作的。他创造性地将注重写实的西洋画法融入到中国画中。

历经一年多的打磨,黎雄才终于创作出长约30米的史诗般的《武汉防汛图卷》,被美术评论界誉为“防汛诗史”。

编辑:彭锋 责任编辑: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