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杰本——以唐卡艺术助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来源:来源:央视网 | 2021年01月04日 17:28
来源:央视网 | 2021年01月04日 17:28
正在加载

桑杰本

国家民族画院唐卡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工艺美术大师桑杰本在艺术实践中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把爱国主义作为创作的主旋律。他历时5年,精心组织创作56米长的巨幅唐卡长卷《一代宗师 十世班禅》,通过精彩的故事、鲜活的语言、丰满的形象,赞颂在党的领导下,十世班禅为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其艺术成就与贡献受到了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丹珠昂奔,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研究院院长、中央文史馆馆员何家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唐卡专业委员会主任索南多杰,中国工笔画学会名誉会长冯大中,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谢小铨等艺术家的高度评价。

以唐卡艺术助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丹珠昂奔

桑杰本的唐卡绘画艺术,有三点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是对传统唐卡艺术的准确继承。唐卡艺术在藏区的发展与藏传佛教在藏区广泛而深入的传播有着极其紧密的关系。这也是世界艺术发展中普遍的现象,即以一种哲学为基础的信仰形成后,为了巩固和扩大自身影响,调动现实存在的一切艺术形式为其服务。《绘画度量经》通过具体绘制表现出佛、菩萨、度母等的慈悲、善良、智慧、戒行——佛理所认为的真善美的形象,在庞大的象征艺术体系中,其艺术表现力同样斑斓多彩、充满活力,极其精妙而神奇。桑杰本从八岁开始随著名画师尖措大师学习唐卡绘制艺术,严格遵循相关要求,从知识理论、具体形式、方法——绘画的色彩、笔法、构图等方面得到了严格的训练。准确地继承传统是每一个艺术走向更高境界的基础。这个基础既包括精神,也包括艺术本身,只有精神与艺术的统一体才可称之为美。二是重视唐卡艺术的现实运用。任何艺术都是时代的艺术,因此,艺术家的责任之一就是面向现实——具体的政治现实、生活现实、心灵现实等。创作于2012年至2016年的《一代宗师十世班禅》是桑杰本这方面的代表作之一。作品高1.8米,长56米,2500多个人物,贯通了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藏传佛教格鲁派领袖十世班禅大师的一生,歌颂了在党的领导下,十世班禅为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不断推进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所做的巨大贡献,展示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宏大时代主题。作品一经展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成为以唐卡艺术形式助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样板。三是技法上不断探索创新。几十年来,桑杰本精心钻研唐卡艺术,不但在绘画技能上得到不断进步,而且有意识地关注并学习了本民族其他画派的艺术之长和汉地传统佛教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进一步开拓了视野,丰富了自己的艺术表现力,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人物形象逼真,色彩丰富自然,描线简洁流畅,绘制细腻华丽,布局开阔大方,具有层次感、韵律感和良好的美学欣赏价值。

正本清源、守正创新,创作经典作品

■何家英

“唐卡”,一词系藏语音译,意为规范或厘定的佛教绘画,即指度量经规范的佛教画像。据藏文典藉《五明概要》记载:就佛教而言,最早的佛像(身之所依)为《水生释迦》;最早的佛经(语之所依)为《佛说无能胜幡王如来庄严陀罗尼经》;最早的佛塔(意之所依)为《聚莲塔》(善逝塔的别名)。说明自佛教诞生以来,就有了反映佛教体裁的绘画作品,可追塑为唐卡艺术的鼻祖。佛教传入青藏高原,传说吐蕃赞布松赞干布用鼻血绘制了藏族历史上的第一幅唐卡。

一千多年来,藏族历史上受典型的“汉式藏画”与“印式藏画”的影响,先后产生很多唐卡画派,传承至今的主要有协岗派、曼唐派、钦泽派、噶玛尕尔派和藏娘唐卡等几大画派。

桑杰本先生从上跟随曼唐派热贡唐卡名师学习唐卡绘制学习,出师以来在青海塔尔寺、隆务寺绘制唐卡期间,尤其得到临摹学习经典画作、高僧大德及名家大师悉心指导的机遇而使其技艺日臻成熟。

桑杰本先生出生于素有“智源之城”的青海热贡,从小得到艺术熏陶,更有夏吾才让大师等名师指导,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和成就,桑杰本秉承正本清源、守正创新的理念创作出大量经典作品,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富有生活气息,十二属相及其本命佛的挖掘创作极具趋吉避凶功利色彩的民间烟火味。唐卡艺术的世俗生活化,是其传承久远的原动力。二是融合多元文化特色,桑杰本在传统曼唐画法的基础上融合工笔画、水彩画的技艺,使其作品更加生动逼真,令人赏心悦目。三是反映历史体裁,桑杰本先生创作的《十世班禅大师》是近年来知名度较高的经典作品,通过描绘爱国宗教领袖十世班禅大师的一生,反映了我国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时代变革。四是用料和构图严谨,桑杰本严格按照曼唐派度量经绘画,使用清一色的矿(植)物颜料,具有不褪色的永久收藏价值。

一般人以为历史上绘制唐卡似乎都是工匠所为,实际上工匠只能承袭他人的形制,没有从内心理解其中的含义与精神。那些绘制唐卡的高僧大德不仅仅是能工巧匠,而是把唐卡做为修行的过程,首先要具有对佛教的虔诚之心,这往往使他们在绘制过程中极尽精微,表现出一种平心静气、心无旁骛,淡定从容的心态,即便是那些传承唐卡艺术的工匠,也仍然是一些虔诚的佛教徒。桑杰本正是继承了这种唐卡艺术的优良传统。他本性善良,为人忠厚,加之学佛从艺的过程,更让他的精神境界得到了提高。我对桑杰本的印象是一个不善言辞、少言寡语的藏族汉子,高高的额头显示出一种智慧,每一次的讲话又都是实实在在的,没有多余的话语。第一次看到桑杰本的作品是在香港他的唐卡艺术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陈列着一幅巨大的的表现西藏解放以来的各个时期的大事件,这是令我十分惊讶的。我们一般看到的唐卡都是传统的样式,没想到桑杰本却不甘于这样的传承,他要做一个创新者,表现前人没有表现过的题材,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历史上那些大师哪个不是具有这种创新精神的人哪?没有他们的创新,哪来的我们所看到的传统?这张《十世班禅大师》有56米之长,通过班禅大师一生的的传奇经历,分别表现了西藏各个重要的历史时期的大事件。这也是唐卡艺术领域的大事件。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我认识了桑杰本以后才有了一个想法,组织一个青年画家团队与桑杰本合作用唐卡的艺术形式表现西藏解放的前前后后历史事件。这种合作可以弥补各自表现能力的局限性。桑杰本对传统的继承非常扎实的,他不停留在当下的传承风格,而是从西藏古老壁画中认识唐卡造型的美感,甚至直接继承印度的摹本,这使得他在当今唐卡领域里凸显出其格调更胜一筹。今年前不久,在上海我见到了他的一幅继承印度画稿的一张巨大的作品,里面分成许多不同的故事,除了几处主佛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小的佛教人物,刻画的精细程度是不可想象的,方寸之间能把人画的入木三分,每一个细节都很到位,美不胜收。没有对佛教和艺术的虔诚之心又如何把握得住咱们精微的结构呢?

桑杰本不满足于自己取得的成绩,还热衷于向更多的人传授唐卡技艺,一方面来说这是唐卡传承至今仍然能够兴旺发达的重要手段,一方面他也是在做佛教讲的普渡众生,他要让更多的藏民通过绘制唐卡来脱贫致富,也确确实实的让他们找到了致富之路,也正是由于这一点,唐卡不仅仅是因为宗教的需要而传承,还因为融入了他们的生活本身得到了弘扬。桑杰本真是功德无量啊!一个人一辈子能专注做好一件事,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要做到这一点,那是要付出他一生的生命来完成的。这也是一条修行之路,希望桑杰本终究可以修成正果。

他为非遗守护与传承

■索南多杰

桑杰本先生来自中国唐卡艺术之乡吾屯村,自幼天赋异禀且得尖木措大师的倾囊相授,对唐卡绘制技艺有着独到的领悟和深厚的造诣。

目前,正值壮年的桑杰本先生系国家民族画院唐卡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唐卡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肩负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神圣使命,作品斩获包括广东省民博会金奖、青海省文学奖在内的多项省内外大奖。自2012-2017年创作的《一代宗师 十世班禅》因篇幅最长、人物最多的人物传记唐卡而入选世界纪录。

唐卡是用度量经规范的佛教绘画艺术,寓意和美,用料考究,工艺精湛,初始有显著的教化、依止功能,后来融入历史和世俗生活题材,成为藏族传统文化的靓丽名片和百科全书。从矿物质颜料的采集、研磨、调配及绷画布、打草图、上色、描金、开眼、装裱等所有工艺流程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典型代表。受印度、尼泊尔和汉地影响,藏族历史上形成了“嘉娄”“丹娄”等多种风格画派,其中“协岗”“钦泽”“曼唐”“噶玛噶赤”等四大画派传承至今,影响广泛,玉树藏娘唐卡独树一帜,流芳千古。 过去,绘制唐卡是画师和施主共同修行的过程,他们之间除了纯粹的信任外没有任何的交易,唐卡艺人接受施主委托,秉承“在他人的毡上修自己的行” 的理念虔诚精心绘制,不急功近利,也不敷衍了事,作品庄重大方,色彩艳丽,细如毫米,工笔精美。施主也是根据自家的财力,毫不吝啬地供养画师。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机械代替人工,画布等传统制作工艺受到冲击,使绝大部分作品趋向“千篇一律”,缺乏艺术家的个性魅力,年轻艺人们也只会上色、描金,核心技艺濒临失传。为此,桑杰本携同热贡地区的唐卡专业工艺美术大师呼吁当地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多次举办培训上千人规模,鼓励先进、奖掖后学,成功挽救一批心浮气躁的年轻画师敬畏传统、悬崖勒马、稳扎基础、系统传承,做新时代合格的唐卡画师,并有效规范了热贡地区的唐卡市场。先后在青海文都寺、隆务大寺、尕楞寺、叶循寺、宗喀巴大师诞生地塔尔寺等佛教寺院修复百余幅壁画,力所能及地抢救和保护国家珍贵遗产。他在创作之余培养的200余名学徒,已经成为青海唐卡界的中流砥柱。请专家学者编写既通俗易懂又不失规范的汉藏双语唐卡教材,得到了业界认可。

桑杰本先生的足迹遍布青海、甘肃、四川、云南、西藏、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和社会阅历,奉献出数不清的传世之作,其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得到了何家英等名家大师的欣赏,唐卡代表作《三怙主》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先后在深圳、北京等改革开放的前沿都市开设唐卡艺术中心,在国家博物馆等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为宣传和推介唐卡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是中国唐卡艺术界当之无愧的领军人才。

桑杰本的唐卡艺术精神与思想

■冯大中

唐卡已逾千年,是中华文化的绚丽瑰宝——藏族独具特色的宗教绘画艺术形式,题材涉及宗教、历史、政治、人文、科技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藏族人的精神图腾。2006年,唐卡被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杰本八岁开始学习唐卡绘画,经过数十年潜心钻研、博采众长,创作出了大量经典作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作品内容涵盖甚广,其创作的唐卡作品达到构图新颖、层次分明、形象逼真、色彩丰富、人物鲜活、技艺考究的艺术佳境,极具艺术审美和收藏价值。

二是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吸收多种外来艺术元素。在传承热贡特有的传统技艺基础上吸收现代国画、西方绘画营养,融入其他画派的艺术手法,形成了胸怀大气、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令本土风格明显的热贡艺术体系更加民族化。

三是独具个性审美品味及精神性文化内涵。施色浓重,对比强烈,画面富丽堂皇。其绘制原料由矿物质、植物等自然界天然物质配制而成,纯净珍贵,又能保持画作色泽的美感与持久性。

四是发扬传统文化,聚焦新时代中国梦。他组织创作的长56米巨幅唐卡长卷《一代宗师十世班禅》,历时五年,以藏民族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结合热贡艺术的特色表现手法和传统技艺,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伟大中国梦,极富正能量。

桑杰本先生为人厚道,诚信有嘉,慈心惠愿。正如他的唐卡绘画那样构图严谨一丝不苟。他是典型的西北青藏高原的朴实汉子,而他的唐卡绘画艺术所表现出来的却是璀璨夺目、金碧辉煌!杰本的唐卡绘画艺术,一定会在广袤的艺术天地里开出绚烂的新花,结出丰获的果实!

桑杰本:当代热贡唐卡艺术的杰出代表性艺术家

■谢小铨

桑杰本是当代热贡唐卡艺术的杰出代表性艺术家。2018年5月27日,桑杰本唐卡艺术展在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他的作品在国家最高历史与艺术殿堂展出,是对其艺术创作成就的充分肯定。展览展出了桑杰本先生56幅代表性唐卡作品,寓意56个民族亲如一家。唐卡绘制是一门精神沉静、心灵虔诚的艺术,桑杰本大师经过多年艺术探索,在传承热贡唐卡特有的传统技艺基础上,融入其他画派的艺术手法,使其创作的唐卡作品达到构图新颖、层次分明、形象逼真、色彩丰富、人物鲜活、技艺考究、内容丰厚的艺术特色。在色彩体系运用上,桑杰本突破了传统热贡唐卡对三原色的偏爱,在继承红、黄、蓝、绿、白等鲜亮的纯色及平涂技法的应用的同时,更加注重色彩的调和与细腻过渡,丰富了热贡唐卡的色彩体系。他倾心创作的重要代表作唐卡《一代宗师·十世班禅》,以十世班禅爱国爱教的宏大历史为主题,生动再现了十世班禅大师可歌可泣的传奇人生。唐卡总长56米,人物众多,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画工精细,磅礴大气,充分体现了桑杰本大师对宏大主题的提炼和表现能力以及对恢弘画面的构图和叙事功力,这是对热贡唐卡艺术的重大发展。

编辑:韩丹 责任编辑: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