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贵在意·致敬经典——全国写意美术作品展”与观众见面。展览以贯穿中国艺术史的写意精神为坐标,汇集了中国美术馆馆藏、特邀创作以及从全国范围内征集的美术作品,展出从古代艺术大师直至当代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共计近600件,包含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装置、新媒体等艺术门类。
展厅现场
展览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馆藏经典,展示中国美术馆从八大山人、石涛、吴昌硕等古代名家到当代艺术家的代表性藏品,以致敬经典的方式阐释写意精神的发展和流变;第二部分为特邀作品,邀请当下活跃于美术界的艺术家们的新近创作,其中特别呈现装置、新媒体等作品,拓展写意观念的边界;第三部分精选全国范围内征集的作品,展现写意精神在当下艺术创作中的传承和创新。
学术研讨会现场
据悉,展览开幕当日还举办了“贵在意·致敬经典——全国写意美术作品展”学术研讨会,进一步梳理写意精神的美学内涵,探讨当代美术创作的精神价值和审美品格。
展览呈现在中国美术馆一层、三层、四层展厅,展出至10月8日。
贵在意·致敬经典——全国写意美术作品展
前言
■中国美术馆馆长 潘义奎
写意作为中华美学的核心语言之一,贯穿中国艺术史,并在诗学与绘画理论的互动共生中不断得到深化,最终凝练为中国艺术独特的审美特质与文化标识。写意,既是创作方法论,也是审美理想,这一审美标准深刻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心物交融的哲学观。可以说,写意构成了中国艺术区别于世界其他地区艺术的差异性,塑造了中国艺术重视内在神韵、强调抒情表现、崇尚虚实相生的美学品格。在这一体系之下,艺术创作成为主体精神与宇宙自然对话的途径,而作品则成为承载心源与情感的意象结构,持续影响着中国艺术的表达范式与鉴赏标准。
展厅现场
中国美术馆作为国家美术殿堂,不仅是写意艺术重要的收藏、展示和研究机构,更是这一中华美学精神的守护者、阐释者与推动者。本次展览以“贵在意˙致敬经典”为题,汇集了中国美术馆馆藏、特邀创作以及从全国范围内征集的美术作品,展出从古代艺术大师直至当代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共计近600件,包含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装置、新媒体等艺术门类,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馆藏经典,展示中国美术馆从八大山人、石涛、吴昌硕等古代名家到当代艺术家的代表性藏品,以致敬经典的方式阐释写意精神的发展和流变;第二部分为特邀作品,邀请当下活跃于美术界的艺术家们的新近创作,其中特别加入装置、新媒体等作品,拓展写意观念的边界;第三部分为征集作品,精选出从全国范围内征集的作品,展现写意精神在当下艺术创作中的影响和发展。
展厅现场
总体而言,此次展出的作品从纵向的历史角度和横向的跨媒介角度梳理了蕴含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艺术门类的写意精神。通过这些作品,观众得以通感中国意象的传统韵味和现代形式;欣赏中国历代艺术家对于传统艺术语言的继承、转换、升华和延伸;体验五千年中华文脉中的人文精神在当代的活化;认知写意精神在全球化语境中被赋予的新思想与新价值;体察当下中国艺术坚持本体、吸收外来、创造未来的新时代精神。
2025年9月
展览作品欣赏:
潇湘竹石图 苏轼 中国画 29×932cm 宋代 中国美术馆藏
荷花(通屏四联) 八大山人 中国画 364.8×70.3cm×4 清代 中国美术馆藏
江干访友图 石涛 中国画 135×54.5cm 清代 中国美术馆藏
兰竹 郑板桥 中国画 133×72.5cm 清代 中国美术馆藏
东山丝竹图 任伯年 中国画 182.2×96.4cm 1891年 中国美术馆藏
绿梅 吴昌硕 中国画 148.5×160cm 1916年 中国美术馆藏
牡丹 齐白石 中国画 68×33.8cm 1957年 中国美术馆藏
万松烟霭 黄宾虹 中国画 132.6×66.5cm 年代不详 中国美术馆藏
花摊 潘玉良 油画 33×24cm 1947年 中国美术馆藏
泼墨黄山满庭芳 刘海粟 中国画 68×137cm 1980年 中国美术馆藏
记写雁荡山花 潘天寿 中国画 150.8×359.6cm 1962年 中国美术馆藏
风景 林风眠 中国画 67×67cm 1961年 中国美术馆藏
待细把江山图画 傅抱石 中国画 100×111.5cm 1961年 中国美术馆藏
千年土地翻了身 董希文 油画 77×143.5cm 1963年 中国美术馆藏
高原的歌 詹建俊 油画 175×200cm 1979年 中国美术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