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丰盛生命——杨飞云近作展”在苏州博物馆本馆开幕。展览由苏州博物馆、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油画学会联合主办,展出著名油画艺术家杨飞云的59幅代表性作品,集中呈现艺术家近20年来的艺术探索,为观众展现古典精神与东方美学的交融。
开幕式现场
此次展览全面呈现了杨飞云艺术创造不断深耕的时间脉络:2000年起延续至今的国内外风景画写生,全国各地、欧洲各国等东西方景象的记录;2007年开启的人物画写生与画室研究,以“近观”视角捕捉普通人生命中的神性微光,从古典式的庄严过渡到对平凡生命的温情观照;2017年重病康复后转向的中国历史画与古圣先贤肖像创作,更让齐白石、武圣关羽等形象成为东西方绘画体系对话的载体。
中国油画学会会长,中国文联副主席许江在开幕式上说:这个展的题目叫“丰盛生命”。古人有言:写形造像,非天机深到,取成于心者,不可论也!何谓天机?天机者,天生的艺术行为的源泉,它意味着一种直觉,一种艺术家受灵感启发的天然生成。杨飞云的肖像不是单纯再造人物的肖像,而是在绘画的反复塑造之间,观摩深研,情赠兴答,胸中磊落,以至于意好笔传,风神注入。他明显不是简单复制这肖像,而是要在深入的塑造中现出内化于心的意趣和神情。但这种塑造与生命力融合无碍,艺术就获得了丰盛的生命。我想这正是这个展的精神内蕴,也是杨飞云肖像绘画的风神写照。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林茂认为:杨飞云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国油画领域的杰出代表,是备受敬仰的艺术大家和艺术教育家,先生的艺术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纵观先生数十年的艺术探索,他一直在做三件事:第一,他以画笔为媒,构筑起一座贯通中西的艺术桥梁,让中国写实油画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绽放出独特的光彩。第二,他以教育为志,弘扬教育家精神,打造出一片滋养艺术人才的沃土,为中国油画事业培育了生生不息的力量。第三,他以生命为度,将艺术追求升华为一种生命修行,在笔耕不辍中抵达艺术与精神的圆融之境。
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朱春林院长强调:作为艺术教育家,杨先生创办的油画院已成为学术传承的重要平台。他以开放的胸怀与严谨的治学精神,培养了一批批坚守油画本体的青年才俊,为中国艺术注入持久活力。本次展览作品几乎是与油画院近二十年发展同步的作品,清晰勾勒出杨先生从技法锤炼到精神自觉的升华轨迹。他将西方宗教画的庄严内敛转化为东方文人"澄怀观道"的哲思,以油彩的厚重层次对应水墨氤氲的韵味——苏州园林的粉墙黛瓦与提香的辉煌色层竟产生奇妙共鸣,堪称对谢赫“气韵生动”的当代诠释。
本次展览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红梅副教授认为:“作为杰出艺术家,杨飞云先生拥有旺盛的创作生命力和敏锐的艺术感知力,将成熟的艺术风格、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以及时代的当下课题等因素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在人物、风景、静物等不同的题材中创造出大量的非凡之作。从神性仰望到天人合一的生命观照,杨飞云半个多世纪如一日地进行艺术探索,在新中国之后油画本土化的历史进程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杨飞云在开幕式上致答谢辞,他表示:油画这一世界绘画语言,在中华文脉上将会迸发出更为宽阔的创造潜能和更有东方意味的表现活力。若能用有质量的油画语言和有水平的文化涵养,尽其所能地表现好中国人的审美情感与精神意趣,仍然是我们当下画家安身立命的根本。深深地感谢各位艺术家同道和学者同仁们的光临这次展出的作品是我尽其所能的有限所为。现在71岁的我仍然初心不改,仍然热爱画油画,还常常觉得能画得好一点的作品是下一张,真心期待大家的批评指正,以触到我日后的时光。
嘉宾参观展览
杨飞云,1954年生于内蒙古包头市,中国著名油画艺术家、教育家,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五届油画艺委会名誉主任,中国油画学会理事;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首任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四届油画艺委会主任、北京油画学会副主席、第十一、十二 、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研讨会现场
据悉,开幕当天下午还举办了题为“历史与当代-苏州博物馆杨飞云近作展的意义”的展览专题研讨会,与会学者们围绕“油画本土化:历史、现状与问题”“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精神的油画表达”“ 中国当代油画的材料与语言研究”“杨飞云油画艺术研究”等议题展开专题发言。
展览将展出至1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