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外之境·蓝田水陆庵彩塑艺术影像展在唐山美术馆举办

来源:中国美术报 | 2025年06月11日 17:31
中国美术报 | 2025年06月11日 17:31
正在加载

嘉宾合影

嘉宾合影

6月7日,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像外之境·蓝田水陆庵彩塑艺术影像展”暨“像外之境·遗产影像新范式研讨会”在唐山美术馆举办。本次展览由北京理工大学主办,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唐山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校区设计学科和唐山美术馆联合承办。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此项目由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副院长张帆携团队结合多年以来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领域的丰厚积累而策划发起。展览通过80余件艺术摄影、数字交互与文创设计作品,运用数字化技术构建遗产影像传承新范式,并借助跨媒介叙事,将蓝田水陆庵彩塑美学转化为可感可读的艺术体验,为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开辟了创新传播路径。

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党委书记何骁威表示,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依托专业优势,深入、广泛开展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相关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工作,此次展览是学院发展艺术与科技并重的复合型人才成果的有力见证。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聚焦“镜头里的传承与新意:文化遗产影像的创新表达”与“‘数字名片’作为文化身份的视觉建构:设计驱动下的文化数字传播”两个核心主题展开探讨。与会专家围绕文化遗产的当代叙事,提出以影像的“多维度”“多模态”与“多媒介”为核心框架。依托数字化技术形成的融媒体生态系统,旨在展现中华文化遗产丰富的艺术美学价值与深厚的人文哲学语境,进而弘扬民族艺术血脉,传承民族精神。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项目总策划张帆认为,本次展览创新性地运用传统影像与创意影像双重媒介,在融媒体语境下构建影像传播新范式,成功重构了古代彩塑艺术的当代叙事,其创新成果斐然。同时他表示,遗产影像将通过范式革新,拓展当代人理解与欣赏中国古代彩塑艺术的新视野,有效平衡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活的距离。

与会学者还结合展览中的数字交互实践,聚焦水陆庵彩塑的“数字新生”,提出当“数字名片”超越信息载体功能而成为可感知的文化基因库,当设计从美化工具升级为文化转译引擎,便能在数字洪流中锚定文化坐标,让每一次数字交互都成为文化身份的再生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项目策展人、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助理教授张璇表示,展览促进了视觉艺术、数字化技术与遗产影像的跨界融合,并形成一种融媒体时代下可复制、可推广的影像表达技法综合创新与艺术传播的新模态。

据悉,唐山站为巡展首站,展期为6月7日至24日。

编辑:韩丹 责任编辑: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