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7 17:56
提起鬶,人们一般想起的是敦厚凝重的夏代青铜鬶,或是纹饰精美的商代青铜鬶,其实追溯源流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有了这种器物的雏形,便是陶鬶。
在齐家文化博物馆,藏有一件齐家文化带柄素陶鬶,它是一件“会呼吸的饮水器”。来自新石器时代的它,通高24.5厘米,口部直径1.6厘米,流口直径1厘米,腹部直径7.4厘米,足间距16厘米。器型别致,体态优美。顶端一侧饰圆口,另一侧向上渐收为小流口,小流口似鸟嘴形,形象生动;深直腹,腹中部有上下两个穿过器身的管状长孔,管状长孔孔口外撇,孔内部打磨光滑、细腻;腹部下接三个空心分裆长袋足,足尖呈乳头状,立身稳健、形体匀称;肩足处一侧有一竖向宽扁长耳,耳面饰有竖线纹及菱形纹。胎体为夹砂陶,质地较为粗糙,器底有烟熏痕迹。整体造型别致新颖,设计科学合理,制作精细。
陶鬶是原始先民用来烧水或温酒的容器。古人通过对现实生活的仔细观察,运用形象夸张的艺术手法,以三足鼎立的稳定性原则为基础,创出三个袋形锥足,具有增加受热面积以缩短烹煮时间的作用。许慎《说文解字·鬲部》曰:“鬶,三足釜也。有柄喙”,喙即鸟嘴。主要用于炖煮羹汤或温酒,做好后作为餐具直接端上筵席。这件带柄素陶鬶,按其大小及底部烟熏痕迹来判断应该是专门用来温酒或者烧水的,后世的酒注子、酒执壶等注酒器以及火壶也可溯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