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日历·2025年》:灵蛇献瑞迎新春

来源:央视网 | 2024年11月18日 10:12
央视网 | 2024年11月18日 10:12
正在加载

采访嘉宾:徐海(《故宫日历·2025年》责任编辑、故宫出版社非遗编辑室主任)

采访整理:刘迪琛

编辑:孙怡

自2009年《故宫日历》以1937年版为蓝本复刻出版为始,《故宫日历》已经走过了16年的历程。对于很多不能经常参观故宫的读者来说,购买和收藏《故宫日历》也构成了过年仪式的一部分,是亲近故宫所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

2025年是乙巳蛇年,恰逢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物现文明》邀请到《故宫日历·2025年》的责任编辑、故宫出版社非遗编辑室主任徐海老师,为我们介绍登上封面的灵蛇故事以及制作日历背后的文化内涵与匠心深意。


央博:说到与蛇有关的文物,人们可能会好奇,这类主题的文物会不会比较少?《故宫日历》的作者团队在挑选蛇主题文物时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您是如何看待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寓意呢?

徐海:关于《故宫日历》的文物选择,每年作者团队会先在故宫的藏品里边筛选。确实蛇在藏品系统里比较少,题材相对单一,较多见于十二生肖主题相关的文物里,但如果仔细研究,其实蛇在我们传统文化中绵延几千年,其地位和寓意也在不断演化之中,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经过梳理,我们精心择选了31件蛇主题文物,涉及多个门类,时间上的跨度从春秋开始一直延续到清代。

清·佚名《戏出画册之断桥页》,故宫博物院藏

清·佚名《戏出画册之断桥页》,故宫博物院藏

其实研究下来会发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蛇的寓意是逐渐变化的。在上古时代人们是崇蛇的,比如闻一多在《伏羲考》中就写到,龙是“蛇图腾兼并与同化了许多弱小单位的结果”。当我们翻看《说文解字》,里面提到古人见面时就会问候“无它乎?”就是有没有遇到蛇啊?这句问候也体现了古人对蛇的惧怕,但正因如此,很多图腾才会有出现蛇的身影。

从蛇的生理特性来看,蛇是会冬眠的,象征长寿;蛇可以蜕皮,象征着死而复生。这些寓意就引发了上古之人的想象。我记得我们小时候接受的教育就是不要去伤害蛇,因为蛇死了还会复活,会找人报仇。从这种民间对小孩子的教育里,体现了国人从古至今对蛇敬畏的情感是相一致的。

随着历史发展,龙的地位上升了,蛇的地位也就随之下降了,而且蛇的文化寓意也发生着改变。比如我们梳理民间有关白蛇的传说,可以发现其形象的流变。在唐代的传说里,讲的是一条巨蟒要淹洛阳城,蛇作为负面的形象出现,逐渐演变到清代《白蛇传》,白蛇的形象则变成了一个知恩图报、敢于反抗的正面形象。再比如此次选择的“海上画派”代表人物虚谷的作品,他画蛇很有名,这次收录了他画的两张赤蛇。赤蛇代表祥瑞,有辟邪之意,其作品风靡一时,订单也较多,也说明了蛇这一形象还是具备“群众基础”的。

虚谷《木石双蛇》轴,故宫博物院藏

虚谷《木石双蛇》轴,故宫博物院藏

此外,蛇的形象也经常与其他动物一同出现,比如龟。此次《故宫日历》中就收录了一枚汉代的瓦当,上面玄武的形象,就是一条蛇缠绕着一只龟。古人通过观测天象,逐渐确定了方位神,即东为青龙,南为朱雀,西为白虎,北为玄武。当“玄武”的形象出现在瓦当上,便增加了守护家宅平安的“守护神”的寓意。到了宋代,玄武的形象演变成人格化的神。明成祖朱棣则将“玄武大帝”视为保佑他夺取皇位成功的神明。朱棣当初发动靖难之役,披发仗剑,把自己打扮成真武大帝的形象以壮声势。靖难成功之后,他大修武当以谢真武翊赞之恩,同时专门在紫禁城修建钦安殿,殿内供奉真武大帝。

玄武纹瓦当,故宫博物院藏

玄武纹瓦当,故宫博物院藏

央博:这次登上封面的灵蛇就是来自钦安殿里的壁画,它背后有什么特别的故事吗?

徐海:没错!由于钦安殿没有对外开放,所以观众没有机会看到其室内的景象,也就很少有人知道封面上的这条小蛇。

钦安殿坐落在故宫中轴线的最末端,尽管御花园里来往的游人很多,但几乎很少有人注意到这座殿宇。从落成至今,钦安殿没有遭受过火灾,这也为它赋予了一种神秘气息——因为北方属水,玄武又掌管北方,也就天然具备防火的寓意。钦安殿里主要供奉的就是玄武大帝,另外东西次间和东西梢间的北壁还设有十二雷将画像。这次登上日历封面的文物就来自十二雷将中的马天君。马天君右手持枪,枪上有一个灵蛇形象在盘旋,特别充满生命力。灵蛇在传统文化里的寓意,包含着辟邪、祈福、转运等这些民间的情感要素,所以它有吉祥的寓意。

故宫日历改版之后,每年我们都会选择一个生肖文物形象,以期具象地表达人们对于当值生肖形象的感知。比如2022年改版做的飞虎,那种活力张扬,包括它的辟邪、平安各种寓意都是一脉相承的。这次的蛇也一样,它来自钦安殿——在清代每年新年和重要的节庆皇帝也都会去钦安殿拈香行礼,也是祈求平安顺遂之意。

央博:除了生肖部分,今年的《故宫日历》似乎内容格外丰富,您可以具体介绍一下2025年日历的特别之处吗?

徐海:《故宫日历》每年会有一个贯穿的主题,梳理一些相对系统性的知识。比如我们之前做过大婚主题,除了生肖知识之外,还有关于宫廷婚俗文化的知识介绍;再比如传统节庆主题,选取了与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有关的文物。2025年适逢故宫博物院一百周年,所以此番日历主题主要围绕故宫建院一百周年展开。

生肖蛇文物出现在1月份,从2月份到9月份则主要介绍了故宫博物院所藏的精品文物。这部分着重介绍了这些文物的来龙去脉,除了清宫旧藏,还有各种渠道新入藏的藏品,包括1949年之后相关机构的拨交、收购与捐献等。从10月份到12月份,则主要围绕着故宫博物院建院历史,涉及文物南迁以及故宫现有文物的展览、保管、修复、常设展馆以及出版交流等内容,希望能让读者对故宫博物院的建院历史有更加系统的了解。所以从主题的角度上来讲,可以说2025年的《故宫日历》相当于一期“故宫博物院建院一百周年”的特别奉献。

清人画胤禛行乐图像册,故宫博物院藏

清人画胤禛行乐图像册,故宫博物院藏

央博:对于很多《故宫日历》的“粉丝”而言,它不仅具备使用价值,也有很多附加价值,对此您肯定深有感触!

徐海:《故宫日历》出版至今,我们结识了很多忠实用户,他们一方面重视日历的使用价值,另一方面也看到了其获取知识以及欣赏文物的附加价值。为了增强其纪念属性,故宫出版社的官方旗舰店还推出了《故宫日历》盖章版。很多游客来故宫参观,会专程去书店买上一本日历,再盖上故宫专属的印章,非常具有纪念意义。

为了增加与受众的互动性,自2022年开始,我们还在日历中增加了AR增强现实数字互动环节,手机轻轻一扫就可以让文物“活起来”,立体化欣赏文物的全貌,架起博物馆和大众之间沟通的情感桥梁。

《故宫日历》虽然是一本文创书,但其背后却凝结了众多工作人员、研究人员的心力。来自器物部、书画部、宫廷部等部门的作者团队,每年10月份就开始着手下一年的主题择选。主题确认后,先要摸底相应的馆藏文物的数量,优中选优,确定后还要开展查阅资料以及文字撰写工作。整个过程至少历时半年。

一本《故宫日历》,蕴含着一年365天,最终呈现出来的却是768页的内容。总而言之,《故宫日历》作为故宫博物院的一张文化名片,为很多无法经常参观和走进故宫的读者朋友提供了每天“接触”故宫的契机,正因为我们深知其价值所在,才会年复一年地用心对待。

编辑:刘梦迪 责任编辑:邓莫南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