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知音: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著名主持人任志宏献声解读,聆听国宝背后的文明故事。
撰稿:孙怡
这是一件玲珑小巧的造像,头戴花蔓宝冠,面相方圆丰润,柳叶波曲形的双目作微眯俯视状,仿佛正在沉思……在福州市博物馆的展厅内,人们正好奇地围观着这尊精致的北齐白陶模印菩萨像。
北齐·白陶模印菩萨像,临朐县博物馆藏
与其他前来福州“出差”的古青州佛造像呈现的磅礴气象不同,这尊菩萨像精致细巧,虽然面庞也保持着古青州造像的“招牌”微笑,但如此纤纤身量还是让观众啧啧称奇。
展览的精巧之最
正在福州市博物馆展出的“看见微笑——古青州地区造像艺术特展”,集中展出了45件来自青州市博物馆和临朐县博物馆的南北朝时期古青州地区的珍贵造像。其中有接近一半展品为国家一级文物,更不乏首次公开亮相的“隐藏款”国宝。
本期《物现文明》的“主角”——来自临朐县博物馆的北齐白陶模印菩萨像,便是展览中最具看点的展品之一。作为此次展览文物中的“小巧之最”,这尊菩萨像通体不过19.5厘米高,但却十分精彩。
“看见微笑——古青州地区造像艺术特展”展览现场
只见它头戴宝冠,冠前饰宝珠,宝缯垂肩,冠上多处残留朱红色彩;面相丰润生动,双眼微睁,嘴角微扬,平静安详地注视着前方;头后有桃形项光,裸上身,颈饰项圈;披璎珞,璎珞自双肩下垂于腹前交叉,分垂至双膝上部,再绕向身后;帔帛经双臂后,沿体侧呈波浪形下垂至足踝;右手拿莲蕾,左手拇指与食指捏圆珠,下垂于体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件菩萨像的左手纤细柔嫩,显然是作者刻意突出表现的。
造像身着贴体短裙,裙上又罩一围裙,双层裙强调刻画出规律流畅的竖线,简洁洗练地衬托出菩萨造像的庄重修长。跣足立于覆莲形台座之上。
穿越时空的指纹
1996年,山东省青州龙兴寺遗址窖藏出土了400余件佛造像,时间跨越了北魏至北宋,长达500年,数量多、形象多样、雕刻精美。先后被评为“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国二十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被称为“改写东方艺术史的杰作”,青州龙兴寺造像因此声名远播。《如果国宝会说话》中一句:“我们哭着降临世界,却可以笑着走向永恒。”更是道尽了龙兴寺造像的神魂。
与青州相邻的临朐县出土造像,同样精彩绝伦,广受考古界、艺术界称道。这尊北齐白陶模印菩萨像便是其代表之一。
白陶佛教造像是指以瓷土为原料,模制成坯后入窑,经过低温素烧而成。胎体和表面均呈灰白色,出窑后再通身施以彩绘,是古代佛教造像中较为稀见的一种类型。这尊来自北齐的白陶模印菩萨像,保存如此完好已属难得,更令人称奇的是,在其背后还有一组明显的指纹,专家推测应为当时造像工匠所留。千年前工匠无心留下的指纹,成为今人与之神交的实实在在的介质,鲜活、有力!
意在言外
在佛教文化中,“意”是很重要的精神力量,通常取“思量”之意,指知觉器官所有的知觉能力。《说文解字》释文则为:“意,志也。从心察言而知意也。”也就是用心考察他人的言语就知道他人意愿的意思。
关于“意”,有很多指向心灵的美好词汇与之相关,如“意向”“意愿”“心意”等等,总而言之,都是自心底发出的声音。在塑像的制作中,匠人将自己对美好世界的虔诚祈愿,寄托在这一次次努力按压的过程中,因此而意外留存的指纹,何尝不是一种意愿的表达,虽默不作声,却饱含深情。
专家评价古青州地区的造像“像远亲,似近邻,再不是庄严肃穆的神”。这一地区的造像呈现出的“写实之风”,令人们为之亲切,为之动容。这尊带有时空印记的北齐白陶模印菩萨像,虽然玲珑纤巧,却与其他古青州风格造像一样,展露出平和静谧的微笑,令观者驻足良久,不由得被带入了某种遐思之中。好似在提醒我们,别处虽能博览万象,但别忘了给自己留下一处可以退而静思的所在。
一抹指纹,一窥工匠虔诚心
采访嘉宾:衣同娟(临朐县博物馆馆长)
采访:段旭琪
编辑:王菁菁
近段时间以来,正在福州市博物馆举行的“看见微笑——古青州地区造像艺术特展”,引发了观众的极大兴趣。这是一场汇聚了45件南北朝时期造像精品的展览,相当重磅。而其中的“明星”展品,一尊小巧玲珑的北齐白陶模印菩萨像在展览开幕前的开箱直播活动中一经露面,便令众多网友过目难忘。
据悉,作为临朐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尊北齐菩萨像此次赴闽参展,是其近6年来的首次“外出”。作为展品,它胜在小巧精致又精彩绝伦,惊艳了世人;身为文物,它玲珑的体态间有着一种深藏大千世界与芸芸众生的气蕴,工匠在项光背后留下的那一抹指纹,更增添了历史的感性与人文色彩,凝望之下,光彩四射,回味无穷。
北齐·白陶模印菩萨像桃形项光背面(局部),临朐县博物馆藏
走近这尊菩萨像的同时,你还会感到惊异,它所在的山东临朐县博物馆虽然是一家“县级馆”,但却是全国唯一一家新近纪古生物与历史文物并藏的县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因为其藏品特色鲜明,历史与文化、科学价值极高,今年被列入了国家一级博物馆行列。可以说,无论是展品还是博物馆,都有一种“小身量、大容量”的气势。
为此,借助此次“看见微笑——古青州地区造像艺术特展”的契机,央博特邀临朐县博物馆馆长衣同娟,跟着她一道来了解文物背后更多的精彩故事吧。
央博:为何会选择这尊北齐白陶模印菩萨像参加此次展览?
衣同娟:其实,这是第二次。2018年11月,浙江省博物馆举办了“一带一路”佛教文化艺术特展:“佛影灵奇——十六国至五代佛教金铜造像”,这尊造像就在该展览中展出过。本次福州市博物馆的“看见微笑——古青州地区造像艺术特展”,是这尊造像第二次外展。
临朐县博物馆馆藏佛教造像以北朝为多为主,与青州、诸城、博兴等古青州地区出土的造像其主体规律是一致的,同时地域特色也非常显著。福州市博物馆这次展览筹备之初到我们馆挑选展品时,大家也是被这尊小巧玲珑的白陶菩萨像所惊艳,其体量较小也方便展览运输,所以就选择了这件展品。
“看见微笑——古青州地区造像艺术特展”目前正在福州市博物馆火热进行中
央博:不同于印象中佛造像通常很高大,这尊小巧的北齐白陶模印菩萨像用途是什么呢?
衣同娟:造像个体大小是根据制造之初的需求和财力情况而定。举个例子,高规格寺院大殿里供奉的造像个体一般要比配殿里的造像高大,方便出行携带的通常是小型、材质坚固的造像。这尊精致的白陶菩萨像相较于高大的石造像显然是小了,但与同时期绝大多数金铜像相比并不小,甚至还要大而且精美。从个体大小推断,它当时是在一个相对私密空间里供养的可能性更大,很可能是作为胁侍菩萨存在。
央博:这尊菩萨像处处精彩,比如菩萨左手纤细柔嫩,双层裙强调刻画出规律流畅的竖线……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它的工艺吗?
衣同娟:这尊造像个体虽小,但精致程度令人叹为观止。其面部、手、足活灵活现;包括服饰和配饰,均一丝不苟。
这类造像均为模制,又因其个体小,细节部分往往无法做到很细致。但这尊造像不同,它的细节部分纤毫毕现,应该是模制出素胎,又对胎体进行了雕塑,再装饰以彩绘,使其成为雕塑艺术精品。
值得一提的是,这尊造像为半模印制,背面平素,尚保留有按压的指纹及其他织物的痕迹。在创造这件艺术品的时候,工匠是怀着多么虔诚的心来做事的,由此我们可见一斑。
展览现场,这尊小巧玲珑的北齐白陶模印菩萨像引发了不小的关注
央博:据您所知,除了山东,同类型的佛造像在其他地区也有发现吗?
衣同娟:白陶佛教造像迄今仅见于山东省和河北省,其中以山东省境内出土数量为多。
在这里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相关的考古发现,供对此感兴趣的观众参考。一是博兴龙华寺。1976年,考古人员首次在博兴龙华寺遗址中发现8件白陶佛教造像和莲花座,其后博兴龙华寺遗址又多次出土此类造像,共计出土56件白陶佛教造像及其残件。2018年至2021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博兴龙华寺遗址四号建筑基址进行考古发掘,出土白陶佛像及残块100余件。
二是1996年青州龙兴寺遗址窖藏出土白陶像1件;三是1996年昌邑保垓寺遗址出土白陶菩萨像残件1件。
还有2000年,高青胥家庙遗址出土3件白陶佛教造像;2008年至2009年,山东博物馆对胥家庙遗址进行了发掘,出土10件白陶佛教造像及其残件。
2003年至2004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现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瑞士苏黎世大学东亚美术史系合作发掘了临朐白龙寺遗址,又出土了4件白陶佛教造像及其残件。
2006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对南宫后底阁遗址进行了发掘,出土了3件白陶菩萨像残件。
研究发现,北齐的白陶像当时在民间比较流行,属于通用品。
央博:作为研究学者,您认为古青州地区造像最打动您的是什么?
衣同娟:首先是工匠对造像构图的精心设计和对造像造型的精准把控。例如,对高浮雕背屏式造像,整铺造像呈莲瓣形,以一主尊二胁侍菩萨一铺三身为主要构图形式,以龙衔莲花的精致造型作为胁侍菩萨的基座,背屏上部有飞天拱卫着舍利塔,奏乐、歌舞,形成一派欢乐祥和的气氛。对圆雕造像,工匠虽然没有学过人体解剖学,但对人体比例的把握无比精准,又做适当夸张处理,使得造像体态挺拔而俊朗,配合轻薄的服饰,将菩萨形象刻画得高贵脱俗,但其面部温婉的微笑,又让人感觉无比温暖。
其次,造像保存精美的彩绘和贴金,也是让人感动之处。古青州造像绝大多数是用石灰石雕凿而成,表面呈现是灰白色,当贴金和彩绘装饰其上,使其换发了生机——它们不再是冰冷的石头,而是成为了有呼吸、有温度的个体。可以说,色彩赋予了造像新的生命。这些都是越探究、越动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