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正茂|荣宝斋美术馆举办“宝墨凝香”荣宝斋藏墨展

来源:央视网 | 2024年01月13日 20:43
央视网 | 2024年01月13日 20:43
正在加载

前  言

墨为文房四宝之一,是书写、绘画的黑色颜料,也包括朱墨和各种彩色墨。

墨的产生年代已不可考。从广义上来说,墨的产生应该要早于毛笔的产生。我们从上古陶器上用不同颜色所描绘出来的图案来看,这些颜料,其实就是墨。另外,在刻有甲骨文的甲骨上,我们还能见到用朱色或者黑色写就而未经刀刻的甲骨文,这种朱色和黑色也是当时的墨。因此后汉李尤《墨砚铭》有云:“书契即造,墨砚乃陈”。

古代制墨在形状上不太讲究,一般都偏重于实用,有些是粉末,有些就是球状墨团。使用时先用物杵碎,再和水调匀,用以书、画。后来,又捏成柱状,便于研磨使用。到魏晋时期,形状才慢慢规整。

三国时期魏国的韦诞是制墨专家,也是墨史上第一个知名的人物。南北朝之际,制墨中心由陕西扶风等地向河北易水等地转移。唐末五代时,大批北方墨工纷纷南迁,制墨中心随之南移。其中,河北易水制墨名匠奚超与子廷珪等人,以黄山松烟为原料,所制之墨墨质如玉,光泽如漆,名声大振,南唐后主李煜赐奚氏国姓,改姓李,李墨从此名扬天下,自宋以来推为第一,有“黄金易得,李墨难求”之誉。

明代制墨业更加繁荣,墨的质量也大大提高。制墨名家有程君房、汪中山、潘一驹、方瑞生、汪中淹、汪仲嘉、潘方凯、程公瑜等。清代徽墨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名家荟萃,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等四家制墨先后盛极一时,后人称之为:“四大墨家”或“四大墨王”。另有程怡甫、程迈路、程瑶田、吴天章、吴守默、方密庵、巴慰祖等人,也是名家高手,一代宗师。制墨行业,千百年来,可谓一脉相承,绵延不绝。

墨从原料上划分,有松烟、油烟两大类。松烟墨以松树烧取的烟灰制成,光泽度差,胶质轻,宜写字。油烟墨多以动物或植物油等取烟制成,最常见的桐烟墨,坚实细腻,具有光泽。油烟墨宜书宜画。

荣宝斋馆藏之墨,以明清两代的宫廷用墨为主,此展精选部分精品,还有几块红木墨床,取名“宝墨凝香”,以飨观众。

荣宝斋美术馆馆长  王祥北

-展览时间-

2024年1月14日—2024年5月14日

9:00 ——16:30(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

北京市西城区琉璃厂西街19号

荣宝斋大厦二层荣宝斋美术馆

藏品展示(部分)


编辑:李博丹 责任编辑:张兰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