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红党旗,是朝霞点燃的一团火,令无数的目光,在凝聚的一刻奔腾。
大型雕塑《旗帜》近日亮相,高高飘扬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广场上,五大主题雕塑雄伟矗立,震撼人心。《旗帜》气势如虹,深刻反映出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力量。雕塑的创作者、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说:“这样一面迎风招展、气势如虹的党旗,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伟大历程而意气风发的气概。 ”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儿女以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谱写国家发展的壮丽史诗,在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上树立起一面巍然的旗帜。雕塑家通过对党史的深刻理解,以艺术的形式刻画党的光辉形象、彰显党的初心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中国共产党党旗是中国共产党的象征和标志,这是一面不忘初心的旗帜,这是一面砥砺前行的旗帜,这是一面永葆革命本色的旗帜,这是一面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旗帜!
基于此,《旗帜》雕塑的整体造型庄重、朴素、概括、简洁,一目了然,蕴含着强烈的精神指向,既是永远向前的党旗,也是一座永恒的丰碑。雕塑坐落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西侧广场正北侧中间,座台高5米,总高8.1米,金色的党徽光辉夺目。几个细节都有特殊寓意:一,数字的寓意。《旗帜》的基座高1米,旗帜部分高7.1米、长21米,象征1921年7月1日。二,红色寓意血染的风采。当参观者走近这面旗帜时,会被这一片大红色感动,火红的党旗是血染的风采,是无数革命先烈紧跟党、抛头颅洒热血的象征。三,流动的光影效果。雕塑外部以不锈钢板材进行手工锻造,以微妙变化的弧面、曲面、平面构成明快、爽朗的体面,形成流畅富于韵律的线条,将起承转合、跌宕回旋的节奏和雕塑的块面、体积、空间融合在一起。由于受光面的不同,使得阳光照射后产生不同的光影,具有流动感,象征不断砥砺前行。
吴为山在谈创作历程时这样说:“从平面到立体,从具象的党旗到具有抽象意味的旗帜雕塑,这是形式创造过程,是一个由理念、信念转化为视觉造型并通过造型升华为崇高,继而坚定信仰的过程。”因此,雕塑家调动一切艺术手法,通过形态、体量、材质、色质等要素表现这一宏大主题,是充分彰显艺术特色的关键。更重要的是在这形式中体现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伟大斗争历程,她是党史的形象表征。造型以强健与和畅相结合,风展红旗如画,从而具有鲜明的造型辨识度。雕塑的座台由32级台阶构成,端庄厚重。当人们拾级而上,可身临其境地感受党旗的神圣与肃穆,在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雕塑与环境和谐一体,红色的旗帜、绿色的植物、白色的汉白玉基座与台阶,三色相得益彰、相映成趣,产生明快大方的视觉美感。
“一百年后,一千年后,以至于更遥远的未来,这面伟大的'旗帜'依然飘扬。这面旗帜意义重大,因为它是方向的引领,是革命的希望,这面旗帜是从建党初始我们党的所有方向、路线,旗帜就是一个方向。所以在这里创作这样一个作品,它要具有标志性、符号性,要有鲜明性,这个鲜明性就是要体现党的本质、党的初心,要体现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历史,要体现可以战胜万难险阻的一种气概。”吴为山说。他在创作过程中力求做到四个契合:第一,与中国共产党的党性、中国共产党的初心相契合。第二,与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所倡导的文艺为人民大众的最朴素的审美相契合。第三,与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周边的的空间、环境相契合。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党旗的造型、尺度、空间、精神指向要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相契合。
美术评论家、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认为,“旗帜”是具象的,这个作为中国共产党思想精神象征的“旗帜”,似乎不允许雕塑家进行过多的艺术处理,这或许正是创作的难度。但作为如此宽阔广场上的一面旗帜,却要求她始终具有飘扬的动感,并显现出稳健、凝重、舒展、崇高的形象,尤其是能够做到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让每位观众都感觉到不会因视距变化而造成旗帜俯仰的变化。“她很具象,因为人们熟悉的党旗符号性特征得到了真挚而饱满的呈现;她很抽象,因为她体现了形与体、线与面、动与静之间多重关系的和谐完美,是有形式意味的抽象组合。”尚辉评论说。
雕塑《旗帜》的创意,在于巧妙运用具象到抽象的转换,吴为山介绍说:“将具象旗帜转换为曲与直的变奏,既通过造型语言本身隐喻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艰难曲折的革命历程,也形象地展现了无数共产党人高擎旗帜为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而旗帜在纵向上微微前倾的立面,也减弱了观众因视距不同而带来的视感变化,不论走到多远,这面旗帜始终向你招展,始终给你以向上奋发的崇高激励。”
吴为山在最初的构思里,脑海里闪现过无数旗帜的各种形象,但最终还是回到旗帜造型本身,在旗帜造型与旗帜基座上做文章、下功夫。毫无疑问,这是个由繁至简、由叙事到象征的提炼过程。雕塑《旗帜》的创造性在于不露痕迹地将人们熟悉的中国共产党党旗形象进行了雕塑化的处理。雕塑在总体上将柔性的、非固定形态的薄绸布转化为厚达1.45米至3米的宽幅间进行曲度变化的曲面体,省略了旗杆、旗箭等细节,将整面旗帜转换为曲面体。这显然有效地将旗帜的具象转换为抽象。雕塑的飘扬感来自整体上从俯视角度形成的飞燕形,而正面看到的则是这个飞燕形在旗帜中上方构成的面向观众的弯曲大弧线。是这条大弧线使整个旗帜形成鼓风飞扬的飘动感。另一道曲线则是旗帜尾口形成的“S”形,它一方面完成旗帜上端飞燕形的大曲线,使其在舒展之后得到自然的收口,另一方面则将旗帜上端的飞燕形转向较为平直的旗帜下端。实际上,这面旗帜的艺术匠心正在于曲直的变化和交织。上端是飘扬曲折,下端是平直挺立,而这曲与直的交界处也形成了整面旗帜最长的横向光影,从而更加有力地强化了旗帜高高飘扬的视觉特征。尚辉认为,《旗帜》是将现代抽象雕塑运用于深刻主题揭示的优秀之作,是用极简主义艺术进行鲜明、丰约、深刻内涵表达的成功探索。
创作历经两年半,前后易稿16次,从初创到最终完成,通过无数次研究、推敲、打磨,达到完善。其中也凝聚了电脑制作团队和大批工匠几百个日日夜夜的心血。
吴为山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创造,百年以来,中国美术的创造是伴随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儿女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程,是以美铸史的创造;是五千年文明史上,既独特、鲜明,又光辉灿烂的创造。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它兼容并包,中西合璧,自强不息,体现了中国精神的实质。因此,它是永载史册的。”
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将更加辉煌。我们的美术创作也将反映和表现这一个一个的辉煌。党和人民造就艺术家,艺术家也注定为时代立碑,为人民抒怀……
“飘动”的《旗帜》,是纪念碑昂扬与飘动之翼。
是丰碑,也是新的起点。
是我们再出发、再迈进的视觉符号和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