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长公开课·宁波博物院“14世纪上半叶高丽青瓷象嵌相搏菊花纹盒盖”

来源:央视网 | 2025年06月06日 16:03
央视网 | 2025年06月06日 16:03
正在加载

1995年明州市舶司(务)遗址出土的14世纪上半叶高丽青瓷象嵌相搏菊花纹盒盖

1995年明州市舶司(务)遗址出土的14世纪上半叶高丽青瓷象嵌相搏菊花纹盒盖

14世纪上半叶高丽青瓷象嵌相搏菊花纹盒盖现藏于宁波博物院。其盖面平,直壁。采用黑、白两色的镶嵌工艺装饰,中间圆圈内为两相搏任务,外围一周连珠纹,四周用弧线分割的六块区域各装饰一朵菊花纹,盖沿一周连珠纹。施青釉,釉色青绿。

出土于宁波宋元市舶司遗址。市舶司是唐至明时期掌管检查出入的船舶、征收商税、收购政府专卖品和管理外商等事务的机构,由朝廷在沿海口岸设置。北宋淳化三年(992),朝廷将“两浙路市舶司”移至明州,咸平二年(999),又在明州单独设置了市舶司。明州市舶司成为北宋“市舶三司”(广州、杭州、明州)之一。南宋时,明州市舶司直属户部管辖。元代“提举庆元市舶使司”管辖范围扩大,为国家“三司”(广州、泉州、明州)之一。市舶机构的设置,表明朝廷对明州(庆元)海外贸易的高度重视。

青瓷是最早的瓷器品种,浙江则是青瓷的故乡。越窑制瓷渊源可以上溯至商周时期的原始瓷生产,自东汉创烧成熟青瓷后,其制瓷业不断发展,先后经历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大发展时期和唐、五代的全盛期,生产中心也经历了从上虞曹娥江流域向慈溪上林湖地区转移的过程。公元10世纪初,浙东地区的青瓷烧造技术经海路传至朝鲜半岛。此后,朝鲜半岛在吸取了越窑、耀州窑、定窑、汝窑等名窑制瓷技术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出了“制作工巧、色泽尤佳”的“翡色”和“象嵌”青瓷。由于这类瓷器主要是在朝鲜半岛高丽王朝时代(918-1392)烧制,因而被称为“高丽青瓷”。高丽青瓷窑址主要分布于现今韩国全罗南道康津郡与全罗北道扶安郡境内,窑场众多,产量丰富。到了宋元时期,高丽青瓷成为朝鲜半岛向中国出口的重要商品,宁波作为这一时期中国与高丽两国开展贸易的最重要港口,也成为了高丽青瓷输入中国的最主要集散地。除了宋元市舶司遗址外,宁波市区内的元天后宫遗址、君子街、中山东路与解放路交叉口地铁站工地等处都曾出土过高丽青瓷的残片。

编辑:刘梦迪 责任编辑:邓莫南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