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画家的笔墨“情境”

来源:中国文化报 | 2022年05月12日 14:50
中国文化报 | 2022年05月12日 14:50
正在加载

时代之光(国画) 240×70厘米 2020年 梁腾

时代之光(国画) 240×70厘米 2020年 梁腾

以写意的笔墨带动情境

如果刻苦训练,一位年轻的中国画家可能也会拥有年长者老成的笔墨经验。不过,这并不是所有人所希望看到的。因为对于青年来说,一件作品最宝贵的应是其中的蓬勃朝气。

历史告诉我们,很多伟大的成就都是人们在青年时期所造就。宋代王希孟完成《千里江山图》时且未超过20岁,可想青年的创造和想象是无可限量的。青年拥有无限的激情,长者拥有宝贵的经验。从某种程度上说,画家的阅历能够锤炼他的笔墨,但随着年岁的增长,其笔下的激情也会逐渐隐退。那如何在这一变化中保有最佳状态?汲取古人的经验以警醒自我自当是有效的方法。

毋庸置疑,笔墨一直以来被大家作为评价一件国画作品的要素之一。南齐谢赫强调“骨法用笔”,元代赵孟頫说要“石如飞白木如籀”,明代董其昌认为“有笔无墨者,见落笔蹊径而少自然;有墨无笔者,去斧凿痕而多变态”,现代黄宾虹提出“五笔七墨”法……可以看到,历代大家对笔墨的重视程度,这些对笔墨经验方法的阐述,也涵盖于中国画的勾皴点染之间,其目的是如何借笔墨更好地实现画面的“情境”,通过墨来栽培山川之形,通过笔来倾覆山川之势。

正如冯友兰认为的,一件艺术作品是否符合它本然的样子,关键要看它是否让人感觉到“境”,是否能够激起人们的“情”。而如何让“境”与“情”之间的过渡能够契合无间?中国画乃至传统中国艺术的精神,其美学核心可以概括为一个“写”字。哲理画境、诗情画意都以“写”的方式表达出抽象的、形而上的美。在传统中国画中,笔墨所传达出来的“写意”性正好成了二者的桥梁。

变化是笔墨发展的动力

当我们谈到伟大的文明时,首先涉指的是人类遗产,然后是风俗民情等。我们该如何传承前人所留下的宝贵财富?其实,“变化”是继承的题中应有之义,不断变化是让其经久不衰的途径之一。传统本身会成长、会变迁,越是如此,处在文化范畴的艺术便越能得到发展。

诚然,如今人们谈论笔墨,大多不离各类画谱所流传下来的传统范式,不少国画家为笔墨而笔墨,自我“情境”尽失。譬如,母亲将一份不变的手艺传承给子女以及后世,从这层意义上说,这是传统。然而,如果只是传承,这种传承只是纯然的习惯,那任何环境的改变都能导致它失传。但它如果是维持生命的必需品,那么传统就会再度调试或成长,应变环境的需求而产生自我的变化。

笔墨正像是这份手艺,它总是在持续发展,即便是相同模式的文化语境,在变迁的环境中保持相同的面貌,其意义还是可以取得新的内涵,甚至逐渐地、潜移默化地被重新建构。所以,即便是同一本画谱,同样的中国画工具,再绘画时也必然会显得与众不同。那么,当世代都忠于这本画谱,就需要能够衍生出对画谱的新见解。只要传统还真正存在,即便材料工具品质等环境都发生改变,有些画家发现画谱本身有改进之处,当他进行尝试,这不是在废弃传统,而是让它成长发展,以保持活力。

以新语言展现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值得庆幸的是,有一批青年国画家正在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解读古人的经典作品,同时以自身实践传递出对传统笔墨与民族绘画的修复和建设,实现当代“情境”、自我“情境”。

对于笔者而言,“名城古塔”系列是自己近年来所关注的“情境”之一,也是如何在画面中将古老中国与当代中国通过笔墨形式令其融合的思考和实践。到目前为止,全国大量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中,古塔不在少数。通过名城写生,结合当地古塔,以一位青年画家的视角,努力用创新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创作,成为自己近年的探索和实践。在这些名城之中,我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历史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与对时代新貌的体认相结合,从青年一辈画家的视角观察我国名城,以期展现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精神的理解和守望。比如,河北正定县是按照中华传统规划思想和建筑风格建设起来的城市,以它的“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古城墙”为写生内容,结合“正定四塔”为外形,既能集中体现公元5世纪至19世纪前后中国的历史文化特色,又可以反映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

回想20世纪前贤,在时代的洪流中,中国画坛中一大批画家开始走出书斋用笔墨表现新的时代,他们所流传的作品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建设发展。这些优秀作品中不乏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孕育出的历史文化名城。它们有的曾是王朝都城,有的曾是当时的政治、经济重镇,有的曾是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有的因为拥有珍贵的文物遗迹而享有盛名,有的则因为出产精美的工艺品而著称于世。作为青年一辈画家,我想做的是,回望前贤的历程,运用传统笔墨结合新的视觉语言表达对文化的理解和传承,通过留存下的古塔为人们回顾中国历史文化打开一个窗口。

东晋王羲之《兰亭序》中说:“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我们这个时代留存下的塔,亦将成为后人眼中的“古塔”。例如广州塔,作为目前世界已建成的最高的塔桅建筑,我们如何用笔墨记录下祖国这一伟大的发展时刻?在这一背景下,作品《时代之光》期望通过广州塔展现新时代的建设与发展。画面受古老的马王堆帛画启发,分为上下两段场景。借广州塔为外形,塔中下半段描绘的是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上半段是今日繁华的城市,昭示着正因为有了当年不畏艰难险阻的前贤先烈,才造就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

不论“笔墨”抑或“情境”,变化是它们发展的动力。世界不会静止不变,当城市生活出现,传统文化的动能便持续增加,因此,每个阶段的传统都展现出一代又一代的独特意义和文化创新,以回应那个时代日新月异的需求。故而,如何通过传统笔墨和写意性来反映时代精神,让世界更好地认识和研究中国,成为我们青年一代画家的责任和担当。如何在画面中将古老中国与当代中国通过笔墨形式令其融合,也成为我们思考和实践的内容之一。因为,这正是我们所处的“情境”。

编辑:韩丹 责任编辑: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