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中考怎么考

来源:美术报 | 2022年02月28日 17:58
美术报 | 2022年02月28日 17:58
正在加载

2月8日,教育部发布了2022年工作要点。其中,重点提到将全面落实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深入推进“双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等要点。其中与美育相关的还包括完善大中小学相衔接的美育课程体系、推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立法、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推进中考美育改革试点等。

近年来,各地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精神,结合实际,推进艺术类科目中考改革。据了解,目前,艺术类科目进中考在全国已经有8个省份获得全面推行,包括江苏、湖南、云南、河南、辽宁、山东、新疆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同时,还有山西、内蒙古、吉林等6省份的8个地市已经开始艺术类科目中考,并陆续推出中考改革政策。总体来看,考试分数从10分到40分不等。

去年9月,江苏省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实施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简称《通知》)中表示,在美育方面具体举措包括小学开齐每周各2节音乐课和美术课,学校每年举办一次校园文化艺术节,每位学生在校期间都能参加艺术活动,拥有1~2项艺术爱好或专长。初中开齐每周各1节音乐课和美术课,同时,稳步推进艺术中考,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科学制定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考试方式。有序推进全省初中毕业生艺术素质测评结果以计分方式纳入中考等举措。

四川省绵阳市已于2020年率先在全省实施艺术中考,宜宾、资阳、德阳等地也已提前启动,正稳妥有序推进实施。根据四川省已实施两年的绵阳市反馈,开展艺术类科目进中考,总体上教师努力、学校支持、学生乐意、家长满意。为此,近日,四川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从2022年秋季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开始,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

随着政策的推进与落实,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考什么?怎么考?中小学美育课程如何衔接?这是我们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学校美育如何真正落地

■周晓天(衢州高级中学党委书记,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课程是中小学美育实施的基础,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提到要“完善大中小学相衔接的美育课程体系”,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美育的重视,也表明美育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自从2020年10月《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颁发之后,学校美育正在有序推进,作为基层普通高中学校的管理者,对强化美育,真正让德智体美劳全面落地充满期待。

我认为,完善美育课程体系主要是在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丰富艺术课程。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根据不同年段特点,开发开设美育课程,在音乐、美术课程基础上,增加书法、戏剧、舞蹈、剪纸、陶艺、摄影等艺术乃至人文课程;二是做好幼儿园、义务教育、高中、大学美育衔接,根据不同年段,培养不同的美育素养、审美能力及创新能力,不同年段美育特点鲜明。

根据我多年在普高实施美育的观察和思考,完善美育课程体系的同时,国家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保障美育课程落地。现在高中学生的课业负担很重,考试科目多,课时多,美育课程往往没有“立足之地”,丰富美育课程无从谈起,基本的美术、音乐未必能保证,遑论开设美育选修课。《意见》提出的目标是“到2022年,学校美育取得突破性进展,美育课程全面开齐开足”,据说有的民办学校根本不开艺术课,有的优质高中也是挤在升学率竞争中无暇顾及美育。所以要转变教育观念,真正贯彻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从应试教育的泥淖中走出来,摆脱功利主义,这是完善美育课程体系的前提,否则,美育只能是一句空话。

第二,美育课程不只是艺术课程。《意见》开篇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美育的目标不只是提高审美素养,美育课程不只是艺术课程。美育要与德育、体育、劳动教育相融合,美育要与学科教学结合。体育与美育密不可分,语文课也有审美教育功能,数学物理都蕴含美。艺术课程时间有限,但与学科教学结合,与德育、体育、劳动融合之后,可以得到无限拓展。

第三,要把校园活动课程化。校园里,美育无处不在,除了课堂教学,活动是美育的重要载体。大合唱比赛、街舞比赛、校园歌手、书法比赛等是美育重要形式,颁奖典礼、成人仪式、运动会开幕式、春游、篮球比赛等活动都是美育。学校还要组织专业艺术表演进校园,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等。学校要把众多的育人活动序列化,形成美育实践活动课程。

第四,课程评价要加强。当下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考核,往往只注重升学评价,而对美育的评价普遍缺失,高中尤其突出。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对学科教学的考核也只关注高考科目,边缘化的艺术课基本没有考核。我觉得,推进美育的最重要抓手是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考核,既要重视过程考核,也要重视结果考核。没有开齐开足美育课程的一票否决,也要像关注高考科目一样关注美育课堂,省市县组织的展演比赛等都纳入到对学校考核的内容,倒逼学校改变观念,重视美育。

第五,完善丰富课程的同时,更要注重美育教师配备和培养。美术、音乐等艺术学科教师是美育的主要承担者,今天的艺术教师缺口很大,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偏远地区,质量也参差不齐,培养也有周期,所以,很多课程似乎很吸引人,但现实情况是无人能教,现在中学普遍缺少书法教师,舞蹈、陶艺等课程还受硬件条件限制,实施难度更大。我觉得当下非常严重的一个问题是,把美育教师狭义的定义为艺术教师,其实每一个教师都是美育教师,语文教师、数学教师等都应当承担美育任务,就像德育,难道只有思想品德课教师担当德育任务?班主任美育素养差,教育理念陈旧,就会把爱画画、爱看小说斥为不务正业。所以,课程体系建设的同时,务必要加强对所有学科教师的美育培训,把美育纳入到学科培训内容。提高全民族艺术素养、审美能力,靠少数艺术教师来完成,根本不可能,只有全体教师的美育素养提高了,学校美育才能真正落地。

如何不让艺术科目成为“拖后腿”项目

■章献明(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小学校长)

艺术学科入中考,已是不争的事实,换言之,除了常规的中考科目,艺术又将成为一个重要的争分点。

出台这个政策的初衷,是希望全民重视艺术教育,让“五育并举”真正能落地实施。对于学校来说,如何抓好艺术教育,让每一个学生既能在日常学习中获得艺术学习的机会,掌握必要的艺术知识与技能,还能在学业评定和中考中有出色表现,不让艺术成为“拖后腿”项目,这对于中小学来说,将是一次空前的考验。

关于艺术入中考将会出现的几个变化

对学校开设艺术课程明确了新要求。简单地说,可以用“足量、科学、合理”来说明学校艺术课程规范开设的要求,这个看似并不难的“底线要求”,却可以大大地提升艺术课程的质量。

对学生如何学习艺术提出了新挑战。如果仍按一些传统思虑,“让喜欢艺术的学生去学艺术”,那么在基础教育阶段,艺术课程就会大打折扣,与艺术学科的必修性质也不相符。“如何学”的问题,是基于“如何教”基础上的,故教师的艺术教育教学能力成为学生学习的首要条件。

如何应对艺术中考出现的新问题?一旦艺术入中考,立刻就会出现大量的培训机构去提供服务,市场决定了需求,这是规律,但良莠不齐、鱼目混珠及家长和学生的“病急乱投医”会使这种需求满足过程中使操作迅速变形。另外,学校基于考学的需要,也会出现如过去其他学科应试般的“临时辅导”与各种猜题应试,于艺术课程的学习并不利。

关于中小学阶段的美育课程的衔接

义务教育段的艺术教育课程,在国家发展纲要和相关的课程标准中都有明确的规定,只要能根据地区要求执行好,艺术教育就不会有太大的偏差。我们需要关注艺术课程执行的“横”与“纵”两个问题。

一是艺术课程的“横向问题”。这是要理解,艺术课程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其他的自然学科、社会学科、体育学科待并列存在的,并没有哪个学科一定最重要,哪个学科不重要之分。所以,一方面艺术学校要做好自身的学科建设与发展,同时也要注意和其他学科的关系,弄明白学科之间的内在逻辑及如何执行学科课程实施的重要内容。

从义务教育的学科特点来看,我们可以把横向的问题,看成是“学科融合”或是艺术学科的综合学习来思考,这样在课程执行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把艺术学科孤立于其他学科和学习之外的情况。

二是艺术学科的“纵向问题”。这其实是艺术学科在不同的学体内之间的衔接问题。梳理一下,大概有这样几类内容需要衔接。

首先,要做好艺术课程在不同学段的内容衔接。学习内容是成长的载体,艺术课程的内容在不同学段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内容。从自然与生活中的艺术感知,到通过习作学习艺术知识与技法,再到艺术作品的创作与表达,这些包罗万象的学习内容中,离不开学生熟悉的内容,艺术的经典作品表达,以及创造为核心的艺术内容呈现。

其次,要做好艺术课程在执行中的方法策略衔接。从学前的体验游戏为主,到小学的自主创作学习,再到初中的世界范围内的艺术作品和形式感知,高中的艺术理论学习,艺术课程在各个学段都体现出鲜活的生命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艺术课程的执行从低到高(年龄)适宜采用感知体验、习作、创作(创造)、思辩等不同的方法与策略开展,年龄越低,直观性、参与性越强,反之,抽象性、理论性越强,这与审美的直观性和理性是相匹配的,也和人的发展成长规律相吻合。

第三,要做好对艺术课程考核测评工作的衔接。考核是指挥棒,也是检测学习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艺术课程的整体推进中,要特别重视艺术课程的考核测评工作。一般情况下,不同学段之间的转承没有非常明显的界线,但在借助艺术表现的工作具、材料和创作手法之后,其中的差异还是会明显地区分出来。课程标准似乎是考核测评最好的依据,除此之外,在艺术课程的考评形式上,规定性和自主性,整体性和个体性等诸多方面都需要决策者做好深思熟虑的科学的判断。

有件比较有趣的事值得一说,在我参加为数不少的各类学生作品创作比赛中,往往会遇到“中学生比不过小学生”的现象,很值得大家深思。

无论艺术课程怎样变化,或是“纵横论”对于艺术课程涉猎与衔接等问题的讨论,都离不开“五育并举”的大背景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总的人才培养目标,所以,把艺术课程置于整体的人的成长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结构中去思考,以战略的眼光审视当下的艺术教育,并在我们就能够教育的全过程中落实艺术教育,以实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教育完整过程。

编辑:韩丹 责任编辑: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