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汉字文明与发展——延安大学汉字研究中心成立

来源:经济参考报 | 2021年10月29日 18:01
经济参考报 | 2021年10月29日 18:01
正在加载

汉字研究中心成立仪式现场

汉字研究中心成立仪式现场

近日,汉字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在延安大学举行,《字里中华》首发式暨“延安精神视域下的汉字文明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也于同日召开。与会语言文字专家普遍认为,要深入研究、解剖每一个汉字背后的深刻内涵和美学要义,在教育理念和手段应用上不断创新,让文字教育更加丰富,让孩子从文字的学习中了解历史、传承文明,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认同。

据了解,截至2020年,全国范围内普通话的普及率达到80.72%,比2000年的53.06%提高了27.66个百分点,识字人口使用规范汉字的比例也超过95%。我国已经实现了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目标,这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助力脱贫攻坚、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延安大学校长高子伟致辞时表示,长期以来,延安大学非常重视汉字研究工作,成立汉字研究中心、举办汉字研究学术研讨会、积极开展汉字研究及理论研讨,是延安大学提升汉字研究水平的具体实践,并希望以本次会议为契机,搭建起更加坚实的双向交流平台,为国家汉字研究与推广普及提供坚实的科研保障。

延安市副市长严晓慧表示,延安大学汉字研究中心的成立和汉字研究学术研讨会的召开,必将对研究汉字字形演变、推动汉字应用等发挥重要作用,希望与会专家学者能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延安,多为老区建设发展建言献策,共同谱写延安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高级编辑、延安大学特聘教授梁相斌表示,随着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语言文字的应用现状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和滞后的现象突出,对文字语言背后所承载的中华文化缺乏系统性的延展,亟须转向普及和提质增效并举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比如,我们的文字教育,大多数仍然聚焦在基础的笔顺笔画教育,而对字形字音字义等背后内涵却忽略了。

“时至今日,许多人只知道汉字的引申义,不知其本来义。”梁相斌在介绍其汉字研究著作《字里中华》时谈到,该书将每个文字延伸到汉字源头,从字根意义上,重新梳理、解释、印证汉字的流变。孩子“认得”字不等同于“认识”字。“认得”只是确认这个字就是这个字,而“认识”不仅包括认得,还包括且不限于对这个字的形状感知、深刻记忆、哲学思考、初始产生的历史场景呈现于想象、字词历史传承理解等。

《语文报》总编辑任彦钧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被确立为国策,特别是中央在提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后,又提出了文化自信,汉字教育教学路在何方,便成了新时代语文学科的一个重大命题。从文化自信高度出发,我们认识到延安大学汉字研究中心成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

任彦钧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青少年的识字写字能力和水平已经普遍提高,但对汉字的演变历史,对汉字本身所承载的多元文化信息,对汉字的地位、作用、价值和魅力,至今依然认识不足,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法也亟待更新。任彦钧指出,汉字与中华文明发展和人类进步紧密联系,这就要求我们的汉字教育教学,必须提升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因为汉字不仅是汉民族的文化基石、文明载体,也是整个中华民族大团结的黏合剂和凝聚力,还是中外交流、合作的纽带和桥梁,不仅是属于我们所有炎黄子孙的智慧成果,也是属于全人类的精神财富。

延安大学文学院院长、汉字研究中心主任王俊虎介绍,延安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长期坚持延安精神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建校80多年来,为党和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延安大学高度重视汉字的普及与研究,近年来不断推进汉语言文学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和一流专业建设,在中国语言文学硕士一级学科下大力支持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二级学科发展,积极开展国家语委获准立项的课题研究,广泛深入调研西部地区汉字普及状况,拟将汉字研究中心打造为全校示范性科研平台。

“语言文字作为文明传承的载体,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标志和象征。汉字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符号和精神纽带,是记载、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工具。”延安大学语言研究所所长孟万春向记者表示,汉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伟大的华夏文明的基石。汉字从诞生到现在,历经三千多年的岁月,在承续中华民族文化和维系中华民族大团结上发挥了无与伦比的作用,有利于增强民族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因此,汉字是国脉、国粹、国魂。(记者 于江 延安报道)

编辑:韩丹 责任编辑: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