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人气“冷热不均”如何破?

来源:中国旅游报 | 2021年05月14日 12:52
中国旅游报 | 2021年05月14日 12:52
正在加载


三星堆博物馆

三星堆博物馆

2019年,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一万美元,随着物质生活更加富裕,人们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也快速提升。中国旅游研究院的调查显示,2019年春节期间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的游客比例分别达到40.5%和44.2%。今年五一假期,部分博物馆“一票难求”,反映了以博物馆为代表的公共文化消费快速增长,折射出大众精神文化需求日益高涨。

博物馆参观的“冷热不均”反映出高品质公共文化供给的不足。五一假期所反映出的博物馆热多局限于各地最具影响力的博物馆中,故宫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等,都是各地备受游客追捧的博物馆。相较于全国5535家博物馆,“一票难求”仅是少数现象。从国家文物局公布的2019年全国博物馆接待数据看,83%的博物馆年接待游客量在30万人次及以下。对于绝大多数的博物馆而言,要成为热门博物馆,还需要持续创新,不断提升自身吸引力。

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

“博物馆热”所反映出的文化消费需求旺盛,以及以高品质博物馆为代表的公共文化供给的相对不足,是博物馆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从长远发展看,博物馆可重点关注三方面的创新,以不断提升供给品质,提高大众关注度和参与度。

一是加强科技创新,打造“线上+线下”博物馆。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多种技术手段,打造线上博物馆,提供全景游、云看展等线上服务内容,成为博物馆线上创新的重要手段。此举不仅可以让更多无法到博物馆现场的观众通过线上平台了解中华优秀的文化遗产和文物资源,也可以满足那些无法在节假日预约参观的游客需求,还能以数字文化资源形式实现对博物馆文化宝藏的永续利用。同时,以科技赋能线下博物馆,利用新技术增强对现有文物的保护,增加文物的新展示形式,开发互动、体验型新产品和新服务。对于馆藏资源不够丰富的博物馆而言,线下互动、体验型产品的开发有助于其另辟蹊径,提升市场吸引力。

二是加强创意创新,打造更接地气的博物馆。应依托馆藏文物,开发文创商品,吸引年轻消费群体的关注。故宫加大馆藏文物开发力度,从书签、U盘到胶带系列文创商品,不仅活化了文物资源,唤起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也拉近了故宫与普通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应创新营销方式,拓展新的文化传播形式。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等文博机构推出的“考古盲盒”,将文物仿品与当下大热的盲盒营销方式相结合,不仅激发了年轻人对文物的好奇心,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跨界合作,联合“出圈”也是博物馆创新营销的一种方式。故宫与网易联合开发《绘真·妙笔千山》游戏,将馆藏名画与游戏相结合;良渚博物院利用游戏《集合啦!动物森友会》开办线上展览,不仅将馆藏文物植入游戏,也利用游戏方式收获了一大波关注。总之,利用各种创意创新手段,博物馆不再“古板”和“高大上”,而是增加了和百姓生活、年轻人消费偏好之间的连接点,让博物馆更接地气。

三是加强运营创新,探索博物馆夜间开放。为满足人们日常下班后参观博物馆的需求,有必要延长运营时间,探索夜间博物馆运行方式。国家博物馆、广州博物馆等一批博物馆延长周五、周六等部分日期的运营时间,既为城市夜间经济发展赋能,也为市民和外来游客的夜间活动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此外,博物馆还可通过开发夜宿产品提升自身资源价值和时间价值。中国园林博物馆、中国古动物博物馆、长沙博物馆等通过开发夜宿博物馆产品,不仅为游客提供了深度了解博物馆展品的途径,也丰富了服务大众的形式。

编辑:韩丹 责任编辑: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