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丝”与“陆丝”的对话——福建陕西传统民间工艺交流展

来源:中国艺术报 | 2021年02月10日 11:02
中国艺术报 | 2021年02月10日 11:02
正在加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福建剪纸)周冬梅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福建剪纸)周冬梅

  近日,由福建省文联、陕西省文联主办的“美美与共·丝路同行——福建陕西传统民间工艺交流展(西安站)”在陕西西安亮宝楼艺术博物馆举办,展览展示了秦闽两省各具特色的民间文化精粹,为观看者呈现了一场高品质的艺术盛宴。展览以“海丝”和“陆丝”为主线,分为福建和陕西两个展厅。在展厅中,福建民间工艺品整体风格或精雅细巧,或古朴素净,侧重于观赏性和装饰性,尤其体现在寿山石雕、脱胎漆器和建盏等福建地方传统工艺上。展厅中有多件寿山石雕作品,其中包含兽钮雕刻。

  寿山石雕相较于一般的传统民间工艺,其美学传统更为深厚。美术评论家漆澜曾在讲座《堂堂正气——明清寿山石古兽印钮、罗汉工刍议》中提过:“在晚明,浑厚雄壮的北方风格流传到南方,转而变为了轻巧玲珑的南方风格。而到清初,南方秀美的审美趣味又影响了北方宫廷印钮,这刚好是一个‘对流’的过程。清代宫廷印钮,在一定程度上,正是这种秀美、华丽的南方风格向北方的‘倒流’ 。 ”展厅中,如陈为新的《瑞狮》 ,寿山坑头石古兽钮章,整体略呈长方,无瑕质地的棕褐色石材上雕刻出的古狮威严静穆,脊骨隆起,双目圆睁,作伏地回首状,展现了动势之美和原始的生命气息,天然温润石料的宁静之气与古狮的威仪态势完美融合于一体。与福建的“精雅”或“古拙”不同,陕西民间工艺品风格则偏华美瑰丽,倾向于实用性,多是生活美的艺术表达,如展厅中所见到的秦派内画《秦岭山水》 、安塞农民画《俩个老汉》 、民间刺绣《五毒虎》和布堆画《沃土灵花》等。

  除了艺术风格的不同,闽秦民间工艺作品之间还呈现出地域文化的差异。“剪纸”这一传统民间工艺便是典型的例子,展出的福建剪纸与陕西剪纸作品从整体上看风格差异较为突出,省内各地风格也大有差别,具有浓厚的当地民俗风情和乡土气息。闽北剪纸以浦城为代表,浦城剪纸的特点是以字组画,字中有画,画中有字,线条偏浑厚,画面较为丰满,俗中见雅,雅不脱俗;而闽东剪纸主要以柘荣为代表,柘荣剪纸承传了中原剪纸的质朴粗犷,又融合了南方剪纸的细腻,与闽南剪纸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照;闽南地区常以海产品、海洋动物等入画,倾向于秀丽纤巧的风格,其中以漳浦剪纸最具代表性。

  此次展览共展出福建陕西两省民间工艺精品160余件(组) ,其中福建参展作品80余件,陕西参展作品80余件,涵盖了寿山石雕、木雕、剪纸、秦派内画、皮影、烙画、撕纸画等多种艺术门类,是一场融合了闽秦两地且包含多元主题的盛大展示。展出作品和展览空间的契合是一场展览得以完美呈现的必要因素。每个展览都需要根据展览主题、展品特征和展厅结构去营建展览空间,确保在贴合主题的同时还具备一定的艺术性和个性。如何让展览不落俗套,从而避免观看者的“审美疲劳” ,是策展人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美美与共·丝路同行”中,在亮宝楼精心设计的展厅中可以看到,一件以蓝色为底色的布艺长卷《五百罗汉图》和一件以红色为底色的刺绣长卷《千花帐》各自从天花板顺势垂落而下,铺展开来,横跨展厅,分别象征着“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 ,这些元素蕴藏着古老的闽秦历史文化,又代表不同的空间语言,让每一位观看者都能清晰感受到两地在艺术层面交流互鉴之下所带来的文化碰撞。

  民间工艺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素材和灵感大多来源于日常生产生活,不仅具有实用价值,且承载着人文精神。民间传统工艺在不断传承的同时,其人文精神也随之延续。同时,民间工艺还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随着当代元素的融入,创作题材和手段愈加多样化,散发着强烈的时代气息。如福建展厅中周冬梅的剪纸《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便是兼具创新性和人文精神的代表作品。该作品以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为创作主题,呈现出崭新的时代风尚。在陕西展品中,李彩兰烙画《丁真》耐人寻味。丁真是去年11月从抖音意外走红的藏族小伙,后迅速成为国民级网红,发展为“丁真现象” 。走红之后的丁真并没有出道,而是签约国企单位,并作为自己家乡四川省理塘县的旅游形象大使拍摄了宣传片《丁真的世界》 ,为自己家乡做推介。堪称网红界一股“清流”的丁真清澈的眼神和纯净的笑容被李彩兰以烙画的形式定格。民间工艺不仅仅是传承,还应该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姿态紧随时代风尚,形成新的创作主题,烙画《丁真》正是很好的传统工艺与时代文化相融合的民间工艺品。

  此次展览跨越山海进行了一场海滨邹鲁与三秦大地的对话,不仅是“海丝”与“陆丝”文化的碰撞,更是谱写“一带一路”新华章的重要实践。

编辑:韩丹 责任编辑: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