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后的美术馆

来源:美术报 | 2020年04月07日 14:24
美术报 | 2020年04月07日 14:24
正在加载

  春日和煦,繁花似锦。随着疫情防控的有力开展,各地结合实际开始积极有序推动复工复产。日前,江苏省美术馆、广东美术馆、中华艺术宫、重庆美术馆、天津美术馆、深圳美术馆、温州美术馆、苏州美术馆等展馆也逐渐开门迎客。各展馆严格执行疫情防控工作指南,根据规模限定每日观展人数,采用线上实名制预约观展,在入馆处设有体温检测,同时观众需全程佩戴口罩,以1.5米的间隔距离排队入场。

  两个多月闭馆以来,观众与展品之间隔了一层真实与虚幻的界线,虚拟的网展、云展已无法满足艺术爱好者们渴望近距离欣赏画作的需求。他们第一时间线上预约,做好防护措施前往喜爱的展览进行观展;而部分年前就已开幕的展览也进入倒计时,不少观众赶上了观展的末班车。值得欣喜的是,不少展馆目前已逐步开启展览更新模式。

  因受疫情影响,我们无法前往各展馆实地探营,本期从各展馆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复工后的美术馆状态。

乐晓菊 春云明媚 65.5×65.5cm (选自江苏省美术馆“感悟生活”展)

乐晓菊 春云明媚 65.5×65.5cm (选自江苏省美术馆“感悟生活”展)

  江苏省美术馆

  服务升级 多元并存传递大美

  ■徐惠泉(江苏省美术馆馆长)

  当2020遇上新冠肺炎疫情,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悄然在全国打响。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肆虐,江苏省美术馆与全国人民一道团结奋战,抗击疫情。从春节前夕迅速响应闭馆,到全馆上下戮力同心坚持“艺术抗疫”,有效助力疫情防控态势积极向好。疫情带给我们的思考和挑战是显而易见的,但同时危机中也蕴育着新的机遇。闭馆的50多天里,江苏省美术馆率先开辟了网上展厅、线上直播、线上读书会、线上视频导赏、抗疫主题艺术创作等诸多创新性举措,获得了众多观众的肯定和赞扬。服务形式和内容的不断多元化和精细化,为江苏省美术馆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如今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正持续向好,江苏省美术馆也于3月19日开始恢复对公众开放。因囿于目前疫情形势,首批开放区域为展厅,后期将视疫情发展态势,有序恢复公共教育、文创展销、咖啡休闲等服务功能。

  展览:线上线下融合开展

  江苏省美术馆在疫情期间首次尝试系统地打造网上展厅,推出“春节不出门,在家看展览”系列微信大展。其中既有“大桥的记忆——南京长江大桥主题艺术作品及史料巡展”等优秀经典展览的回顾,也有结合疫情背景而策划推出的“生命的力量——历史上的经典抗疫主题系列展”“新中国宣传画中的爱国卫生运动”等具有明显主题性时代性的展览,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这次网上展厅的成功试水为恢复开馆后的展览举办提供了新的思路。展览将不再局限于场馆展厅,而是采用线下线上相互融合、互促发展的方式,这也将是今后展览展示、公共教育以及其他文化艺术服务的主要发展方向。

  新馆的“盛世春光——2020江苏省国画院新春献礼·贺岁大展”、“戏里风华——馆藏皮影与戏曲绘画精品展”以及陈列馆的“一蓑烟雨——朱振庚艺术展”是恢复开馆后如约与观众见面的第一批展览。

  因受疫情影响,我们对年度展览计划重新做了调整。一方面确保“傅抱石杯·中国画作品双年展”“第十一届江苏省油画展”“第四批江苏省优秀美术家系列展”“江苏工笔600年”等优秀重要展览如约举办,线下线上同步推出;另一方面对部分展览进行展期调整或转为网上展厅展出,并通过江苏省美术馆官微、官网、官博等同步推出,惠及更多观众。

  展览内容方面将更加丰富和多元,近期突出抗疫主题性作品展示。4月1日开展的品牌展览“感悟生活——2019江苏省美术馆艺术家作品展览”中特别增加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主题作品展示。5月份将推出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旅厅联合主办,江苏省美术馆承办的“江苏省抗疫主题美术书法精品展”,展示江苏广大艺术工作者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而创作的艺术作品成果。同时充分利用江苏美术馆馆际联盟平台,汇集联盟美术馆优秀抗疫美术作品,推出了“江苏美术馆馆际联盟防疫抗议书画作品集锦”。

  观众:网生代观众数量剧增

  经过疫情的洗礼,江苏省美术馆的观众群体结构有了新的变化。恢复开馆后,虽然线下观展的人次有所减少,但网上观众量大幅增加。自主策划的“戏里风华——馆藏皮影与戏曲绘画精品展”和“一蓑烟雨——朱振庚艺术展”两场直播看展,首次试水便吸引了120多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友围观。同时疫情也催生文化服务再创新、再升级。实名预约、网上约票、二维码验票等便捷服务需求已被提上日程。下一步江苏省美术馆将整合利用微信、抖音、快手等网络新媒体平台资源,进一步扩大美术文化传播范围和社会影响力,为更多美术爱好者做好服务。

  公共教育:线上成为精准服务的主战场

  江苏省美术馆的菜单式公教服务即根据观众所需,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美术普及,是大众最喜爱的品牌活动之一。疫情期间,我们将公共教育活动由线下转到线上,围绕展览开通了直播看展、视频导赏等活动,这种专业化的精准服务深受观众喜爱。如今网络是人们日常活动的重要领域,线上优质服务亟待精准供给。在公共美育活动方面,既要深度挖掘线下公共教育,充分发挥面对面美育的优势;又要顺应时代趋势,转战线上,做优做强线上服务项目,为更多观众提供既专业又通俗易懂的高品质美术服务。

  疫情终将过去,江苏省美术馆已踏上了一个全新的启程。2020年是文旅深度融合的关键一年,江苏省美术馆将汇聚陈列馆、新馆、美术大厦等诸多场馆资源优势,通过优质展览展示、精品文创研发、高端学术研究、优秀美术作品创作等方式,努力将江苏省美术馆打造为“一站式高端精品文化艺术旅游线路”,成为人们获得幸福感的好去处。

观众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看展

观众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看展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国际间的停航带来交流展的困难

  ■甘智漪(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

  美术馆作为线下实体机构,疫情所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1月24日暂停对外开放后,原定的年后开放日期在疫情的影响下不得不一再延迟。此外,美术馆还必须面对前期展览准备和投入化为泡影的可能,以及因此导致的展览和公教活动无法接续的一连串困难,而重新规划展览、展品的国际货运、撤/布展工期等。

  受疫情影响,美术馆全年的展览计划被打乱,尤其是国际性展览,面临着国际往来受限而导致的国际运输困难等一系列问题,甚至无法如约履行展览合同。由于展览项目从策划到展出存在一个时间差,一旦其中某一个环节陷入停滞状态,将导致整个项目周期进度的延后,其他档期的展出也将连带出现大量的不确定性,不仅难以取得预期收益,还将在一定程度上挤压其它活动。可以说,经此一“疫”,不只2、3月份的档期,甚至全年的档期都充满未知的变数。

  我们原计划于春节后开始撤展,新展于3月初上线,但因为疫情的影响,年后的撤展、搭建工作无法如期开展。两位北欧当代艺术家组合Petteri Nisunen和TommiGr?nlund的展览“物随心生”,是2020年美术馆“重头戏”之一,原定正月十五后开始制作展品,待北欧作品运输到馆后进行搭建,但目前北欧跟中国之间实行的全面停航,十大箱的作品无法及时启运。

  当然,工作也一直在继续。3月中疫情缓解后,我们第一时间响应了政府的号召,在做好严格的疫情防护措施、保证观展安全的情况下,于3月14日恢复向公众开放。在艺术家的支持下,我们延长了上一个展览“杨诘苍:三魂七魄”的展期至3月31日,让能够走出家门的观众,可以到“艺术”中喘一口气。同时,我们与艺术家商量延宕了展览开幕计划,与吉祥航空公司协调了新的运输日期,这是唯一与北欧有通航的航空公司。我们希望一旦有可能,艺术家能够立即来到中国开展工作,推出新展。

  公共教育活动我们也做了相应的调整。美术馆开启了“云公教”模式,精选去年备受公众欢迎的公共教育活动,包括“诗歌来到美术馆”、“上海制造”、“人人都是齐白石”等,在微信线上平台发布,观众可以在美术馆官方微信平台通过扫码回看活动直播,温故而知新。

  此外,恢复开馆期间,馆内每天加强清洁管理,定时定岗开展消毒、通风,保证场馆卫生安全。购置了远距离红外线人脸识别测温仪,所有观众须进行体温检测与佩戴口罩方可入馆。根据“有序、可控、应急”原则,统筹安排工作,推行居家在线办公、轮流现场值班等措施,保证馆内一切事务有序运行,尽量减少人员集聚引发的疫情传播隐患。

  相较正常时期,现在的参观人数大幅度减少,不过来参观的观众都很配合,全程佩戴口罩,主动接受体温检测,完全按照美术馆的参观流程和要求进行参观。真心期待疫情早日过去,艺术与春天一起回来。

  中华艺术宫

  线上线下同步发展将成常态

  ■中华艺术宫供稿

  3月13日上午10:00,中华艺术宫如期恢复向公众开放。尽管阴雨绵绵,依然没有阻挡喜爱艺术,想要来中华艺术宫看一看的观众的脚步。“希望可以感受艺术,感受生活,感受美好的事物。”一位今日进馆参观的观众这样说道。参观者并不多,没有出现在入口排队等候的现象。

  中华艺术宫严格按照相关规定采取防控措施,确保每一位观众可以安全健康地进馆参观。在经过测体温、实名登记、出示绿码后,观众还需要在右手边的洗手池洗手,再经过铺着消毒地毯的专门鞋底消毒区域后,便能顺利进馆参观了。

  第一位进馆观众是来自上海大学的美术教师。他告诉我们,自己最想看的是正在展出的全国美展,“想来看很久了,现在这个时刻可以说是最安全的了。”另一位郭女士则表示,自己平时一直比较喜欢中国文化和艺术,恢复开馆了,就想来参观一下,对自己的身心来说都是一种调节。一位已经退休的陈先生说,自己之前来参观“简庆福摄影展”的时候就十分喜欢,现在刚刚恢复开放观众应该不会很多,正好可以静心观展。

  在展厅里,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已佩戴口罩,保洁员定时进行消毒,各楼层服务台也都安放了免洗洗手液。公共区域内的卫生间、电梯、服务台面,以及婴儿车、轮椅车、电子触屏等也实行一小时消毒一次。此外,为了在参观过程中避免参观路线交汇,馆内施行单一方向参观动线。

  目前,“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进京作品、中国美术奖作品展巡展·上海”(为了让之前还未来得及细细欣赏该展,精彩展品的观众不留遗憾,此展将延期至5月5日)、“2020—上海—你好”迎春系列展览中的三个展项,以及“我的艺术属于人民——馆藏吴冠中作品展”正在展厅中静待参观者。

  据中华艺术宫执行馆长沈捷介绍,这次疫情加快了馆内丰富“线上推介内容”的步伐,“线上线下同步发展”在疫情过后将成为常态。两个多月以来,中华艺术宫针对疫情不断地调整线上内容。馆内特别策划医务藏品专题推文,向一线医护人员致敬。不久也将联合上海各大协会策划举办防疫展览,用多种艺术形式铭记全民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

  在调整线上内容方面,中华艺术宫既对展览进行了介绍,也对艺术界热点给出了自己的回应。展览介绍方面,中华艺术宫并未将馆内所有展览一一进行全面介绍,而是遴选近期重点展览的重点作品,推出“每日一画”栏目,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让观众足不出户,也能对重点展品一目了然。公教活动方面,中华艺术宫围绕展览活动,将以往优秀的艺术讲座音频资料编辑整理,推出“在线音频讲座”,观众可随时随手翻阅。

  相较平时,疫情期间,信息化安全维稳要求加大。因此,加强了馆内网络安全防护工作,对馆内信息化系统内所有服务器统一升级,修复升级,保证疫情期间,馆内信息化各系统的稳定,实现云上移动和馆内线上办文同时可行。

  开馆之后,除了维持现有的线上推广内容外,在艺术作品推广方面,增加线上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如策划推出“跟着艺术家,微观展”活动,邀请艺术家、学者、文化志愿者和公教职员亲临展览现场录制导赏视频,讲解艺术作品;考虑增加微信专题小程序、开发数字化产品,丰富线上美术宣传推广内容。

赖少其 百合花 44×44cm 中国画 1994年 (选自“花语@春风——广东美术馆迎春花木主题特展”)

赖少其 百合花 44×44cm 中国画 1994年 (选自“花语@春风——广东美术馆迎春花木主题特展”)

  广东美术馆

  筹备“三年展” 推动新馆建设

  ■王绍强(广东美术馆馆长)

  2020新年伊始,由于突发疫情,整个社会像钟表停摆了一样,美术馆也因此停止对外开放,作为一个面向公众的美术馆,此时保护好观众的健康和安全是头等重要的工作。我们的工作方式也发生改变,很多工作都以网络形式呈现。

  雾尽风暖,春花将灿。 在受疫情影响闭馆近两个月后,广东美术馆从3月19日起恢复对公众开放。今年广东美术馆有很多很重要的展览,年底将举办我们的品牌项目“广州影像三年展2020”,现在还在筹备“在思想中——当代中国艺术的思想史与方法论”“建设小康社会美术作品展”和“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美术作品展”。另外,2019年底广东美术馆新馆在白鹅潭正式奠基,目前我们也在有序推动新馆建设。整体来说今年的工作非常紧张。

  目前对于春节前开展的几大展览,我们将延期一段时间。根据疫情情况,广东美术馆将分阶段开放“花语@春风——广东美术馆迎春花木主题特展”“边界的自觉”和“西游南行——丁立人个展”三大展览。当下我们率先开放了一楼展厅、内庭院雕塑园和南广场,为公众呈现“花语@春风——广东美术馆迎春花木主题特展”和公共区域雕塑作品。“边界的自觉”和“西游南行——丁立人个展”将逐步开放。目前来看,周末参观人数在两三百人左右,工作日的参观者相对少一些。而线上虚拟展的观众反馈不错,有将近百万人观展。

  康德有一句话:“有学问然后有先见,有先见然后能力行。”我想不管作为学术研究者还是美术馆管理者,尽管在特殊时期,也不能丢掉这种态度和原则,需要随机应变,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美术馆的工作。

吴作人 黄河三门峡·中流砥柱 40×53cm 油画 1955-1956年 (选自苏州美术馆“但替河山添彩色——吴作人(黄河三门峡)特展”)

吴作人 黄河三门峡·中流砥柱 40×53cm 油画 1955-1956年 (选自苏州美术馆“但替河山添彩色——吴作人(黄河三门峡)特展”)

  苏州美术馆

  扩展美术馆的延伸空间和美育职能

  ■曹俊(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主任、苏州美术馆馆长)

  3月16日起,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所属场馆恢复对外开放,实行网络实名制分时段预约参观。苏州美术馆、苏州市名人馆、苏州市文化馆、吴作人艺术馆、颜文樑纪念馆、杭鸣时粉画艺术馆对外有序开放,剧院暂缓开放。

  闭馆这段时间,“云”展览一直没停。疫情来得突然,令人措手不及。小年夜傍晚接到通知,自大年三十起苏州美术馆即闭馆,计划推出的展览和一众活动,不得不闭门谢客。自抗击疫情以来,通过微信公众号、网站等共推出19个虚拟展览、10节美术馆里的美术课、38个线上讲座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秀美育项目,天天在网上与观众打卡相见。自2月3日至3月13日,“云”展览及“品苏”艺术慕课等两项,浏览者就达1170.96万人次,其中来自上海的网上观众人数位居前列。

  3月22日上午9点,苏州美术馆的工作人员准时打开馆门,迎来了第一批客人。经过出示预约信息、苏城码,一系列检测无异常后,观众赵丹丹与丈夫带着女儿顺利通过安检进入苏州美术馆的展厅。“小孩在家待的时间长,今天天气比较好,了解到美术馆开了,就趁机过来看看。”赵丹丹说,自己和丈夫特别注重孩子的美育培养,希望让孩子在上学前可以多走走多看看。独自观展的浦女士说,自己今天第一站就是美术馆,一直很喜欢看展览,在家两个月真是憋坏了。

  目前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所属场馆都保持严格的瞬时接待量,其中苏州美术馆瞬时接待量不超过30人,苏州市名人馆不超过15人,其余场馆不超过10人,鼓励观众错时、分散式参观。在苏州美术馆,“回望江南——苏州美术画赛会100周年特展”正在展出,全面系统呈现苏州美术画赛会在中国近现代美育史上走过的非凡历程。清明节后,“文心印记——中国木版年画特展”将对外开放,展出馆藏最为典雅雍正之“姑苏版”,以及杨柳青、绵竹、杨家埠等四大年画代表作。

  扩展美术馆的延伸空间和美育职能,让最新、最有吸引力、最优质的文化和科技新成果、新服务惠及更多的观众,既是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的题中之义,亦是我的最大心愿。又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家园情愫历来是江南文人精神中最深邃的人文内涵。今天,当我们想到江南,就会唤起家园的记忆,忆起中国美学的诗意缤纷,往往情不能已,心向往之。“桃李不言随雨意,亦知终是有晴时。”待东风一夜,春到江南。春意枝头不分南北,每个人的故园必再度满目春绿,愈发醇美。

  重庆美术馆

  发挥馆藏优势 将影响降到最低

  ■邓建强(重庆美术馆馆长)

  为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有关精神,依据市文旅委办公室《关于安全有序恢复开放公共文化服务场馆的通知》要求,结合我馆实际,已于3月17日恢复开馆。目前日常工作有序开展并就重点工作进行调整,现馆内工作以场馆疫情防控安全为重点,严格场馆消毒防护及防控物质储备,严格工作人员及观众佩戴口罩并体温检测等相关入馆及观展须知要求。

  受疫情影响共计45天展期,压缩展览5-6场,原定展览进行相应顺延,并就全年展览进行重新统筹调整安排,将于近期举办“匈牙利布达佩斯之春油画展”,“众志成城抗击疫情重庆市美术作品展”。

  此外,今年将重点举办“西部大地情——全国中国画、油画作品展”,“渝台青年美术作品展”,“造化心源——中国当代山水画作品展”,“水墨重庆——当代中国画作品邀请展”、“第四届重庆画院展”等展览,及时向公众推出。

  同时,发挥馆藏资源优势,定时推出线上展览,尽可能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疫情开始至今已推出馆藏作品线上展览20余期。

  在观众方面,严格按照重庆美术馆恢复开馆观众须知要求,从恢复开馆两周来看,每天平均接待观众不足100人次,不及平时观众数量的10%,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入馆参观的观众也在慢慢增加。

观众在温州美术馆看展

观众在温州美术馆看展

  温州美术馆

  力争把原定全年展览计划一个不漏地办下去

  ■郑方伟(温州美术馆馆长)

  与往年一样,今年我们也在元旦和春节期间安排了特色美术展览以营造节日氛围,这次安排的农历跨年展是“海之歌——王维新水彩艺术工作室第二次主题创作展”。王维新是温籍全国九大美院教师的领头人,自2016年在温挂牌水彩艺术工作室以来,以他为主导的海之歌系列创作已经在温州业内产生了一定影响,代表了温州地域美术的水准。

  不料,春节期间疫情来势汹汹,温州市文化场馆全部临时闭馆,这个展览被迫于1月23日关闭。年后,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部署,为丰富市民宅家抗疫的文化生活,我们于2月12日用公众号将“海之歌——王维新水彩艺术工作室第二次主题创作展”变成了线上展览,肯定和称赞顿时纷至沓来。

  鉴于这些正面反馈,我们陆续推出了“永嘉大师《证道歌》馆藏作品展”线上展(8期)、“2020抗击新型冠状病毒——齐心协艺,共同战疫”线上展(7期)和“岩镌古越·墨拓万年——浙东南古越人岩画拓片线上展”(4期),并在编排和视觉效果上做了相应的调整和改进,避免雷同让观众在线上观赏时产生视觉疲劳,以呈现线上展览的最佳效果。

  与此同时,我馆和温州美术馆界通过电话、网络等手段互动交流,其中作为承办单位和民营的衍园美术馆举办了“铅华黛色——明清民国闺秀书画展”,现还在线上展出。

  2月12日温州市委市政府召开了防疫专题会议提出按“三个时段”推进复工复产,我们立即行动,做好了开放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好人员的协调,采购了必备的抗疫物资,在焦虑等待中,于3月17日终于接到重新开放通知。

  温州美术馆地处老城区,老人多,人口密集,有2例新冠肺炎患者确诊,是重点防疫区域,管控非常严格。针对这个情况,作为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系统第一批开放单位,我们第一个举办的“岩镌古越·墨拓万年——浙东南古越人岩画拓片线上展”可谓困难重重,装裱、运输都需要花费比平常多几倍的人力物力,幸运的是展览于3月21日如期开幕。为避免人流过于密集,我们制定了参观限流方案,每日总接待观众量不超过100人,同时段流量不超过20人次,并要求观众佩戴口罩、测量体温、信息登记等。但令我们有些意外的是,开幕当天观众数量竟然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来的人有展览承办人的亲朋好友,也有温州美术界的前辈,以及远道而来的慕名者,成了温州美术界第一个群体的聚会。于是我们立即采取分区措施,避免人员过多接触。一时间,现场出现既尴尬又有趣的场面,人们很热情但又不敢握手,看到戴口罩的熟人,似曾相识又不太确定,不敢打招呼,成了疫情期间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这个展览打响了我馆恢复开放后的第一枪,我们因疫情而延误的展事紧锣密鼓地展开了,接下来4月初将推出“美丽乡村·吉林温州书画家写生作品展”,5月推出“陈咨旺剪纸设计稿艺术作品展”,6月推出“迎新溯源——李震坚写生创作展”……我们将加快步伐,力争把原定全年展览计划一个不漏地办下去。

  这次疫情给了我们几点启示:一是疫情肯定对我们有影响,但只要适时应对,影响可以降到最低限度;二是美术展览版块,一定要做到资料翔实,特别是图片资料收集要全面,做好线上线下同时进行;三是作为公共事业的美术展览,在稳定社会情绪和丰富人们精神生活方面不可或缺。

观众在湖州美术馆看展

观众在湖州美术馆看展

  湖州美术馆

  艺术结合自然 推进文旅融合

  ■湖州美术馆供稿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扰乱了人们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各行各业均受到不小的冲击。湖州市美术馆自1月23日-3月19日一直处于暂时闭馆状态,原有的展览安排,线下公共文化活动不得不临时调整或延期。

  尽管美术馆的门关了,但是艺术活动却没有因此停止脚步。闭馆中的湖州市美术馆以此为契机,工作人员“线上”开工,对馆内资源进行梳理,依托微信公众号实现了720°“掌上看展”功能,通过互联网为公众搭建了一个“线上展馆”平台,利用模拟全息视频、VR全景、自助导航等数字艺术的运作技术,将一个个虚拟展厅呈现在观众面前,陆续推出了“湖州近现代名家展”、“春风又绿——浙江美术馆馆藏当代浙江国画名家作品展及“纸面镜像——当代中青年版画作品展”等精选作品,令观众足不出户,也能“亲临”现场。

  同时,还通过微信公众号发起了“童画庆上元 福祉佑中华”儿童绘画大赛,倡导6-14周岁的少年儿童在家进行创作,用手中的画笔传递爱的正能量,以孩童的视角展现自己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憧景,更为奋战在“抗疫一线”平凡而伟大的人们加油,为一起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呐喊助威。

  据不完全统计,此次线上活动反响热烈,累计活动访问量达217866次,累计报名人数85人,累计投票20062次,活动期间新增粉丝19730人。

  3月19日,湖州市美术馆恢复开放。全馆按照防控消毒要求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限流进馆,在确保观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前提下,为公众提供文化服务。

  由于受疫情影响,恢复开馆以来,日人流量比以往减少,一周内日均人流量约为50人次。目前,馆员与主办方积极联系,确认了展览的延期事宜,确保新年的两个展览能有足够的时间面向公众,目前暂定“春风又绿——浙江美术馆馆藏当代浙江国画名家作品展”及“纸面镜像——当代中青年版画作品展”延期至4月中旬,接下来的展览计划将于4月中下旬与观众见面。

  下一阶段,湖州美术馆将着力打造美术馆景区建设,充分利用户外空间的优势,将艺术与自然融为一体,为观众带来更舒适的观展体验,更好地推进文化、旅游、科技深度融合发展。

编辑:韩丹 责任编辑: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相关推荐